城市中的蛾子不會湧向明亮的燈光

一些城市蛾子已經進化出避開燈的能力——但這種適應是有益的嗎?

moths attracted to light

ASHLEY COOPER Alamy(頂部); GETTY IMAGES (底部)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飛蛾撲火”這句諺語可能不得不被熄滅。根據《生物學快報》上的一項新研究,一些生活在光汙染嚴重的城市地區的蛾子已經進化出抵抗人造光的能力。

瑞士巴塞爾的進化生物學家弗洛裡安·奧爾特馬特在讀研究生時,一直在關注湧向路燈的夜間昆蟲的數量。“我主要感興趣的是哪些物種會飛到燈光下,然後我注意到,在城市裡,飛到燈光下的物種較少,”現在在蘇黎世大學的奧爾特馬特說。這些資料被擱置一旁,以便進行他的博士研究,但城市中的昆蟲是否不受燈光誘惑的問題一直困擾著他。五年後,他和巴塞爾大學的環境科學家迪特·埃伯特決定正式進行調查。

研究人員首先從法國和瑞士各地的城市和鄉村地點收集了巢蛾幼蟲。這些蛾被飼養至成熟。然後,科學家們一次性將所有成蟲——320只鄉村蛾和728只城市蛾——釋放到一個黑暗的房間裡,房間的遠端有一盞熒光燈。幾乎所有在鄉村出生的蛾子都飛向了燈,但只有大約三分之二的城市蛾子做了同樣的事情。其餘的蛾子仍然停留在它們起始點附近,與燈光相對的位置。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這些結果表明,這是一種對光汙染區域的進化適應。這種改變可以拯救許多蛾子的生命:根據之前的研究,每晚有數百隻昆蟲可能因飢餓死在一盞路燈下。但這種行為也可能存在缺點。“我不認為這種適應真的可以彌補光汙染造成的損害,”奧爾特馬特警告說。例如,為了避開明亮的燈光,居住在城市的蛾子可能會停留在較小的陸地面積上,從而授粉的植物更少,遇到的配偶也更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