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章魚創下最長育卵記錄:守護寶寶超過 4 年

動物可能需要一年才能孕育,但一種深海章魚打破了所有先前的記錄,在 53 個月後孵化了它的卵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方式是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發現和塑造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一隻盡職盡責的深海章魚現在是世界上卵發育時間最長的記錄保持者。人們觀察到,在加利福尼亞海岸附近的一隻雌性太平洋格蘭章魚連續守護它的卵將近四年半。
 
這超過了先前產前守護記錄保持者——高山火蜥蜴,後者將其後代在體內儲存長達四年。大多數產卵動物的看護時間要短得多。記錄保持者魚類,麥哲倫綿䲁(Harpagifer bispinis),在其卵上停留四到五個月。在對加利福尼亞頭足類動物進行這些新觀察之前,最長確認的章魚卵守護時間為 14 個月——在實驗室中觀察到的一隻雌性北極 Bathypolypus。“我們非常驚訝,”蒙特雷灣水族館研究所的高階生物學家、布魯斯·羅賓遜說,他是該報告的合著者,該報告於 7 月 30 日發表在《PLoS ONE》上。“我們測量的結果大大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
 
“這遠遠超出了我的預期——我的預期已經很長了,”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的副館長珍妮特·沃伊特說,她研究深海章魚已有數十年。
 
章魚通常不是長時間育卵的動物。大多數淺水章魚在不到幾個月的時間內出現,這可能是因為雌性章魚產卵後會 24/7 全天候看護,照料和清潔卵,直到它們孵化。
 
“她會在那裡,夥計”
2007 年 4 月,羅賓遜和他的同事們在對加利福尼亞州中部海岸的蒙特雷峽谷進行常規調查時,使用遙控潛水器 (ROV) 在海平面以下 1,397 米處探測,發現了一隻孤獨的G. boreopacifica章魚。他們在 5 月的下一次潛水中再次發現了這隻雌性章魚,它有明顯的疤痕。這一次,它有一窩卵。
 
在接下來的四年半時間裡,該小組返回了 18 次,以找到同一只章魚,在同一地點,守護著同一窩卵。由於幾乎所有章魚一生只產一窩卵,並且研究人員使用雷射測量跟蹤了卵的生長,因此團隊確信他們正在觀察的只是一組卵的非常緩慢的發育。例如,直到 40 個月後,研究人員才能看到卵內生長章魚的形狀。
 


 

每次團隊從他們的船上放下 ROV 進行調查時,“科學家和飛行員都會猜測她是否還在那裡,”羅賓遜回憶道。“隨著月份的累積,科學家們變得越來越懷疑。另一方面,飛行員更有信心,[說],‘她會在那裡,夥計。’”
 
日漸消瘦
在漫長的育卵期,這隻雌性章魚曾經是紋理分明的紫色皮膚,變成了蒼白色,肌肉張力下降,眼睛變得渾濁——這是衰老的跡象,衰老是章魚自然死亡之前的快速老化。
 
然而,在多次潛水中,羅賓遜和他的團隊從未見過這隻雌性章魚離開它的卵。“雌性章魚很可能不會吃東西,”沃伊特說。由於冷水和不活動,這種動物可能以非常緩慢的新陳代謝維持生命。有一次,研究人員甚至試圖給章魚一塊螃蟹,看看它是否會吃。它不會。“最終,當她變得憔悴和看起來虛弱時,甚至船上的船員也會擠進控制室,看看她是否還在堅持,”羅賓遜說。
 
團隊最後一次看到這隻G. boreopacifica雌性章魚是在 2011 年 9 月。下個月,只剩下卵殼的破碎殘骸,證明孵化成功。“在最後一次潛水中,當我們發現她不見了時,普遍的反應是如釋重負,她的苦難結束了,同時也感到遺憾,我們將不會再見到她,”羅賓遜回憶道。
 
不同的策略
與淺水章魚通常產下數千個微小的卵,孵化成浮游生物狀的幼體不同,這隻雌性章魚似乎只有 160 個左右的大卵,這些卵長到約 3.3 釐米。G. boreopacifica章魚是所有已知章魚物種中發育最完善的,沃伊特在十年前的一篇論文中描述道
 
羅賓遜說,儘管這種繁殖策略與大多數其他章魚不同,“但鑑於該物種的成功,它似乎是有效的。”作為深海章魚,該物種是在 ROV 潛入深溝時相對常見的景象。
 
這種漫長的育卵過程也表明該物種的壽命相對較長,這在大多數章魚僅存活一兩年時是罕見的。“[這裡的]觀察結果為理解壽命和育卵歷史提供了極好的基準,”聖巴巴拉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名譽館長埃裡克·霍赫伯格說。霍赫伯格觀察到不明種類的格蘭章魚在其手臂之間孵化了約 80 個非常大的卵的“卵球”。考慮到這些卵的大小和涼爽的水溫,他認為這些和其他物種很可能也會孵化它們的卵超過四年。
 
他們的繁殖歷史可能還會有更多驚喜。“關於深海頭足類動物的生活史,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他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