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是大腦發達的物種生存下來

一項新的分析發現,動物的腦容量與身體大小的比例可以預測它們的滅絕可能性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來自《自然》雜誌

根據本週向保護生物學家會議提交的一項分析,大腦發達的動物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可能不太容易滅絕,這或許是因為它們可以利用其更高的智力來調整行為以適應新的條件。這一發現暗示了一種為瀕危物種優先考慮未來保護工作的方法。

加利福尼亞州帕洛阿爾託的斯坦福大學研究生物科學的埃裡克·阿貝爾森說,所有哺乳動物的腦容量相對於身體大小的比例都是相當可預測的。“隨著身體大小的增長,腦容量也會增長,但速度較慢,”他說。將腦容量與身體大小作圖會形成一條整潔的曲線。但有些物種的大腦比該曲線預測的身體大小要大或小。而且,更大的腦容量與身體大小的比例通常意味著更聰明的動物。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工作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阿貝爾森研究了這種與曲線的偏差的大小及其與兩組哺乳動物物種(“古老”和“現代”)的命運之間的關係。“古老”組包含過去4000萬年裡食肉目中的229個物種,其中大約一半已經滅絕。“現代”組包含北美6個目中的147個哺乳動物物種。對每個組的分析產生了類似的結果:體重小於10公斤且腦容量相對於身體大小較大的物種不太可能已經滅絕或被列入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瀕危物種紅色名單。

對於大於10公斤左右的物種來說,擁有較大腦容量的優勢似乎被體型較大的劣勢所淹沒。大型物種往往在生命後期繁殖,後代較少,需要更多的資源和更大的領地,並引起人類的注意,無論是作為食物還是作為捕食者。狩獵壓力或可用空間的減少會給它們帶來特別大的打擊。

但是對於較小的哺乳動物,如齧齒動物來說,未來可能屬於大腦發達的物種。研究表明,相對於身體大小而言,大腦較大的動物在被引入新地方時更容易茁壯成長,而阿貝爾森的研究表明,在適應當地的變化時,它們也會比它們較遲鈍的同類表現更好。阿貝爾森說,這種大腦的適應性可以幫助它們度過難關,直到較慢的基因變化過程能夠趕上變化的環境。“如果氣候明顯變冷,我可能無法在我的一生中在解剖學上適應,但如果我足夠靈活,我就可以建造一個更溫暖的房子。”

對特定特徵與滅絕風險之間聯絡的其他調查發現,體型、飲食、種群密度、活動範圍、壽命和生長速度的變化都與物種滅絕的風險有關。康涅狄格州紐黑文市耶魯大學的生態學家沃爾特·傑茨說,使用多種特徵對滅絕風險進行分析可能比基於單一特徵的預測更有效和準確。傑茨說,這些分析還應考慮到氣候變化和其他環境變化。

阿貝爾森對滅絕-腦容量關係應如何指導保護工作持不可知論態度。人們可能會主張將更多資源用於處於高風險的腦容量較小的物種。或者,人們可能會決定將更多精力用於為更聰明、更具適應性的物種鋪平道路,因為它們可能具有更高的生存可能性。“我只能說,我希望這對任何做出這些決定的人都有用,”他說。

本文經《自然》雜誌許可轉載。該文章於2012年7月17日首次發表

Emma Marris is an environmental writer who lives in Oregon.

More by Emma Marris

First published in 1869, Nature is the world's leading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 journal. Nature publishes the finest peer-reviewed research that drives ground-breaking discovery, and is read by thought-leaders and decision-makers around the world.

More by Nature magazin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