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國家未能規劃更清潔的能源

一項針對全球60,000家發電廠的新調查顯示,汙染性化石燃料仍然是常態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雖然中國和印度等一些新興大國投入數十億美元,使其蓬勃發展的能源行業更加清潔,但其他發展中國家在攀登經濟階梯時,幾乎或根本沒有改善其煤炭行業的計劃。

這一趨勢只是出現在一個涵蓋全球60,000家發電廠的綜合新資料庫中的數十種趨勢之一,該資料庫的排放資料可追溯至2004年。

由全球發展中心製作的碳監測行動 (CARMA) 工具,本週更新併發布,顯示全球10個最髒的發電廠中有7個在亞洲——儘管沒有一個在中國。另一方面,中國國有電力公司佔排放量最高的七家公用事業公司中的五家。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儘管在過去十年中,一些國家和公司已經投資於汙染控制技術,但CARMA專案經理凱文·烏梅爾表示,全球電力行業的趨勢令人沮喪。

“變化不大,”烏梅爾說。“你會感覺到,從心理上來說,我們可能天生就不擅長應對氣候變化,每個人都專注於他們自己的一小塊蛋糕。你每天都在盡你所能。問題是,如果你真的認為氣候變化是一個問題,你就需要開始尋找革命性的解決方案。

“我們現在所做的不是革命性的,坦率地說,我不知道什麼能讓我們擺脫這種困境,”他說。

CARMA是前世界銀行經濟學家大衛·惠勒的心血結晶,已經運行了大約五年。烏梅爾說,他花了過去一年半的時間,利用新的全球資料和一個新的線上介面,使該網站的執行速度加快,使用者可以在該介面上做任何事情,從繪製世界上最髒和最清潔的發電廠地圖,到深入挖掘佐治亞州朱麗葉和中國常熟市等偏遠地區的公用事業資訊。

煙塵和秘密
烏梅爾說,第一步也是最困難的一步是獲取資料,這些資料來自政府和國際機構,以及專有的商業資料庫和開源的GeoNames資料庫。不過,他指出,實際上只有約15%的全球發電廠披露了關於其汙染程度的資訊。

他說,美國生產全球質量最高的發電廠資料,歐洲也有強有力的披露法律。印度和南非等少數發展中國家也披露資料——這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出於對公共資訊的興趣,而是因為根據《京都議定書》碳信用計劃下的聯合國規則,它們必須這樣做。

其他國家——主要是中國,還有澳大利亞——不公開披露汙染資料。烏梅爾說,對於這些國家,排放資訊是基於非公開渠道的資訊收集和建模,以預測特定電廠根據其規模和其他因素(如其使用的煤炭型別)可能排放的量。

全球發展中心已將所有資料公開,供研究人員和公司使用。

亞倫·克萊德是費城的一名Web開發人員,他運營著一個名為“能源正義網路”的網站,這是一個非營利組織,支援清潔能源,並倡導逐步淘汰所有核電、化石燃料、大型水電和生物質能發電廠。他說,他使用CARMA資料來補充美國發電廠的資訊。他說,瞭解排放資料背後的硬性數字有助於那些想要提高環保意識並瞭解如何集中精力的人。

“它有點給你描繪了一幅圖景,”克萊德說,他表示自己主要騎腳踏車出行,並估計自己的碳足跡約為美國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不過,他認為,個人措施應輔以全球措施。

“你可以成為一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人,或者你可以關閉一個燃煤電廠,”他說。“如果我們真的要阻止全球變暖,我們就必須讓人們談論發電廠。”

舊燃煤電廠獲得新生
與此同時,亞歷克斯·卡茨曼表示,他使用它來幫助消費者做出更明智的購買決定。卡茨曼是Enervee這家加州公司的業務發展主管,該公司負責計算和評估電子和家用電器產品的能源效率。卡茨曼表示,他使用CARMA公用事業資料來幫助計算執行某些裝置的成本。他也表示,知識就是力量。

“當你想購買任何型別的電子裝置時,不僅僅是購買價格,”他說。“我們只是想讓人們更容易。你不必改變你的購物方式,但CARMA允許我們更進一步,並說‘如果你使用這個公用事業,並且你執行這個裝置,這就是排放的影響。’”

與此同時,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可以看到使用這些資料來更好地瞭解在不同國家解決煤炭問題的政策影響。世界資源研究所智庫的高階研究員艾倫·楊稱讚這些積累的資料“令人印象深刻”。專注於新興經濟體的楊表示,她的研究還表明,許多其他快速發展的發展中國家的燃煤電廠標準低於印度和中國,而且幾乎沒有激勵措施來建設更清潔的電廠。

她說,中國投入了數百萬美元關閉低效的燃煤發電廠,此舉受到了該國的高度讚揚。但她指出,該協議的一部分包括回收和向印度尼西亞出售中國的鍋爐。

“其中一些電廠按照中國的標準來說效率不高,但按照印度尼西亞的標準來說還可以,”她說。烏梅爾還提到了巴基斯坦,那裡的電力部門需求旺盛,但幾乎沒有標準來確保即使是逐步實現更清潔的增長。

烏梅爾說,資料突顯了中國在過去五年中巨大的技術進步。他說,2004年,中國的發電廠幾乎沒有汙染控制措施。現在,幾乎四分之一的發電廠都有汙染控制措施,與美國相當。同樣,2004年中國沒有發電廠使用超臨界技術,但五年後,約四分之一的電廠配備了超臨界技術。

中國和南美洲逆轉了令人沮喪的趨勢
“煤炭在中國發展迅猛,但在所使用技術的型別方面,已經發生了真正的轉變,”烏梅爾說。“問題是,當涉及到氣候變化時,這些技術並沒有真正產生影響。”

烏梅爾還指出,世界上排放量最高的發電廠中有三個在韓國,另外兩個在波蘭和臺灣。他將這一令人驚訝的發現歸因於韓國建造了少數幾個4,000至5,000兆瓦的大型電廠,而中國則有數百個500至700兆瓦的電廠。

“在我們列出的全球排放量最大的發電廠名單中,中國的排名沒有你預期的那麼突出。但這實際上是一個關於是否將兆瓦集中在一個地方的不同策略問題,”他說。

像楊這樣的其他研究人員指出,韓國的電廠也比較老舊,因此更可能排放量高。與此同時,中國可能會建造幾個較小的電廠,但將它們集中在一個村莊——從技術上講是獨立的電廠,但實際上是一個大型的單一公用事業。

“中國,特別是如果你看看其雄心壯志,確實集中了非常多的大型專案,”楊說。

與此同時,美國和歐洲的資料都表明,趨勢正在遠離煤炭,轉向天然氣,而南美洲擁有世界上最清潔的電力部門。烏梅爾說,儘管有一些進展——比如中國和印度降低了碳強度——但事實仍然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仍然依賴化石燃料,而且增長率令人擔憂地高。

“我擔心我們陷入了這樣一種軌跡,每個人都專注於獲得這些漸進式的改進,”烏梅爾說。“但從大局來看,從氣候的角度來看,如果我們都只做一點點,我們最終也只能取得一點點成就。”

經Environment & Energy Publishing, LLC.許可,轉載自氣候導報。www.eenews.net, 202-628-65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