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蚊子在你的手臂上留下的紅色腫塊稱為“叮咬”實際上是一種用詞不當。更現實的術語可能是“注射”:昆蟲用來刺穿我們皮膚的結構與注射器尖端驚人地相似,正如這兩張特寫照片所示。
醫療注射技術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畢竟,一些最早的皮下給藥選擇包括用一根補衣針將藥物顆粒塞到皮膚下。但當這些笨拙的針頭被認為是尖端科學時,蚊子已經將其吸血機制插入動物體內數百萬年了。所有昆蟲都有這種工具,稱為喙,但只有雌性吸血,因為它們需要體液中的蛋白質來產卵。喙是六種獨立儀器的瑞士軍刀式附屬物,有助於血液採集。在這些儀器中,有五種用於鋸開我們的皮膚,推開孔洞並滴入唾液,以保持我們的體液可飲用。這裡展示的是第六部分,稱為 labrum,它漏斗狀地流出血液。該系統非常高效且無痛,工程師們仍然從蚊子身上尋找靈感,以開發未來的醫療裝置,例如用於活檢體內腫瘤的針頭。
雌蚊(蚊科成員)labrum 的尖端。這種鋒利的工具用於從動物身上吸血。雖然在照片中看不到,但蚊子在其個人注射器的末端有感覺毛,可以檢測到最佳的刺入位置。圖片來源:Ted Kinsman Science Source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針尖上帶有紅細胞的彩色掃描電子顯微鏡複合影像。圖片來源:Steve Gschmeissner Science Sour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