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精神分裂症病例是否可以歸結為像維生素 D 缺乏症這樣簡單的問題?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精神分裂症研究員約翰·麥格拉斯十多年前首次提出了這個想法。間接證據似乎吻合:冬季或春季出生的人或居住在高緯度地區的人患精神分裂症的風險略有增加,而維生素 D 缺乏症在冬季和高緯度地區也更為常見,因為缺乏陽光。可能是維生素 D 的缺乏使準媽媽們更容易患上流感等疾病,而這些疾病反過來可能會使發育中的大腦更容易受到日後生活中與壓力相關的損害。[要了解更多關於產前感染如何導致精神疾病的資訊,請參閱梅琳達·溫納的文章“被瘋狂感染”,《大眾科學·心理》,2008 年 4 月/5 月刊。]
現在,麥格拉斯和他的同事已經對這個假設進行了檢驗。他們分析了 424 名後來患上精神分裂症的丹麥新生兒以及數量相等的從未患上該疾病的嬰兒的血液樣本。在每個樣本中,他們測量了化學物質 25OHD 的含量,這種物質是人體轉化為維生素 D 的前體。研究人員發現,血液中 25OHD 水平較低的嬰兒——因此母親在懷孕期間維生素 D 缺乏——長大後患精神分裂症的風險更高。
該結果發表在 9 月份的《普通精神病學文獻》雜誌上,對於居住在北方國家的黑人移民社群來說可能尤其令人感興趣。研究人員發現,居住在高緯度地區的深色皮膚移民的子女患精神分裂症的風險顯著增加——如果維生素 D 發揮作用,這一發現就能得到很好的解釋,因為深色皮膚會阻擋紫外線 B 輻射,而紫外線 B 輻射是人體合成維生素 D 所必需的陽光成分。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當今世界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能夠擁有未來。
然而,在建議高危母親補充維生素 D 之前,還有一些零散的問題需要解決。該小組發現,25OHD 水平高的嬰兒患精神分裂症的風險也增加。麥格拉斯推測,這些嬰兒可能相對不能產生維生素 D,導致前體物質在血液中積聚——但這還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確定。總而言之,研究中 44% 的精神分裂症病例可歸因於維生素 D 水平過低或過高。“即使維生素 D 補充劑只能預防一小部分精神分裂症,”麥格拉斯說,“那也將是一個了不起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