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儘管大多數科學家都確信全球變暖是真實存在的,但仍有少數人對此抱有疑問。但一份新的報告,基於對來自兩次不同太空任務的紅外長波輻射資料的分析,可能會改變他們的想法。“這些獨特的衛星光譜儀資料收集於相隔27年的時間,首次表明已經觀察到真實的光譜差異,並且這些差異可以歸因於長期以來溫室氣體變化,”倫敦帝國學院教授、今天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約翰·哈里斯說。
當太陽輻射照射到地球表面時,它會以紅外輻射的形式重新發射。這種輻射隨後部分被所謂的溫室氣體捕獲:二氧化碳 (CO2)、甲烷 (CH4) 和氯氟烴 (CFCs),以及水蒸氣。衛星可以測量紅外輻射光譜的變化,從而使科學家能夠檢測地球自然溫室效應的變化,並推斷出哪些溫室氣體的濃度發生了變化。
研究人員觀察了來自太平洋上空區域以及全球範圍的紅外長波輻射光譜。資料來自兩個不同的航天器——美國宇航局的 Nimbus 4 航天器,它在 1970 年 4 月至 1971 年 1 月期間使用紅外干涉光譜儀 (IRIS) 對地球進行了勘測,以及日本的 ADEO 衛星,它從 1996 年開始使用溫室氣體干涉監測儀 (IMG) 儀器。為了確保資料的可靠性和可比性,研究小組僅查看了每年相同三個月期間(4 月至 6 月)的讀數,並對其進行了調整以消除雲層覆蓋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大氣中 CH4、CO2、臭氧 (O3) 以及 CFC 11 和 12 濃度的長期變化,以及隨之而來的地球溫室效應的顯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