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心理學家寶拉·尼登塔爾在重讀《草原小屋》系列時,腦海中浮現出一個問題:在19世紀的美國平原上,文化融合如何影響人們表達情感的方式?從外向的義大利人到沉默寡言的瑞典人,各種移民群體不得不在耕作和貿易期間進行交流。她想知道,這個國家長期的移民歷史是否影響了我們表達情感的方式。
2011年,尼登塔爾在一篇由布朗大學兩位經濟學家撰寫的論文中找到了她回答這個問題所需的資料——過去500年間移民到不同國家的文化數量。利用這些資料,尼登塔爾和她在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研究生最近發表了兩篇論文,證明來自異質文化——那些具有更悠久移民歷史的文化——的人們,比來自同質文化的人們更容易識別情感。
尼登塔爾說:“如果你分享語言和文化,你就不需要那麼富有表情。” 如果你沒有共同的背景,你就會希望你的情緒顯而易見,並清楚地表達你的觀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尼登塔爾研究小組發表的論文之一中,該論文於2015年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第一作者瑪格達萊納·雷克洛夫斯卡和她的合著者讓來自九個國家的726人完成了一份關於他們如何對不同面部表情做出反應的問卷。研究人員發現,來自歷史上文化異質性較高的文化的人們傾向於將微笑視為與人友好或接近他人的好理由。然而,來自同質文化的人們更常將微笑視為展示優越感的方式。“微笑基本上就像語言——你在不同的方式中使用它們,”現在在威爾士卡迪夫大學的雷克洛夫斯卡說。
在這一研究的基礎上,尼登塔爾實驗室目前的博士候選人艾德麗安·伍德收集了來自代表82種文化的92篇論文的關於情感識別的現有資料。她研究了受試者將正確的情感歸因於照片、影片或錄音的頻率,並將其與表達者所在國家的歷史異質性進行了比較。她發現,來自移民率較高的文化的人們表現出更容易識別的面部表情和聲音線索。“文化會不斷發展以應對其社會和生態環境的特殊挑戰,”伍德說,她的研究於今年一月發表在《情感》雜誌上。
研究人員希望儘快調查更多的普查資料,這可能會揭示異質人群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改變他們表達情感的方式。“悠久的移民歷史改變了整個文化,”尼登塔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