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個月內第二次,研究人員報告了屍檢結果,表明阿爾茨海默病可能偶爾會在某些醫療過程中傳播給人類——儘管科學家表示,這兩組發現都不是結論性的。
最新的屍檢,在1月26日的《瑞士醫學週刊》中描述,是對七名死於罕見的腦萎縮疾病克雅氏病(CJD)的人的大腦進行的。在他們去世前的幾十年裡,這些人接受過硬腦膜的手術移植,硬腦膜是覆蓋大腦和脊髓的膜。這些移植材料是用人類屍體製備的,並被導致克雅氏病的朊病毒蛋白汙染。
但是,來自瑞士和奧地利的研究人員報告說,除了朊病毒造成的損害外,五個大腦還顯示出一些與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的病理跡象。在灰質和血管中發現了由β-澱粉樣蛋白形成的斑塊。這些人的年齡在28歲至63歲之間,對於出現這樣的斑塊來說異常年輕。一組21名未接受過硬腦膜手術移植,但死於類似年齡的散發性克雅氏病的對照組,沒有這種澱粉樣蛋白特徵。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移植問題
作者認為,移植的硬腦膜可能被少量的β-澱粉樣蛋白“種子”汙染,一些科學家認為這可能是阿爾茨海默病的誘因,以及導致受者患上克雅氏病的朊病毒蛋白。
這兩種疾病都有很長的潛伏期。但是,雖然克雅氏病一旦開始就會迅速發展,但與年齡相關的阿爾茨海默病發展緩慢。這些人在去世前都沒有表現出明顯的阿爾茨海默病症狀。
此結果是在去年9月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之後釋出的,倫敦大學學院的科學家報告說,八名相對年輕的人中,有四人死於接受了被汙染的屍體製備的生長激素幾十年後的克雅氏病,他們的大腦血管和灰質中也出現了澱粉樣蛋白斑塊。
《自然》雜誌論文的合著者,神經學家約翰·科林奇說:“我們的結果都是一致的。新研究表明,在完全不同的手術後出現相同的病理現象,這增加了我們的擔憂。”
不具傳染性
科學家們強調,這兩項研究都沒有暗示阿爾茨海默病可以透過與看護者或家人的正常接觸傳播。而且,現在診所裡不再使用屍體來源的製劑。合成生長激素用於治療生長障礙,合成膜用於腦外科手術中的修補。
但是科學家們表示,如果澱粉樣蛋白播種理論被證明是正確的,它將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例如,在普通外科手術中,任何非常粘的β-澱粉樣蛋白都不會從手術器械中常規去除;標準的滅菌程式無法將其清除。
蘇黎世大學醫院的神經病理學家赫伯特·佈德卡說:“作為醫生,我們的工作是提前預見診所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他是最新論文的合著者。
波恩德國神經退行性疾病中心的負責人皮埃路易吉·尼科特拉警告說:“目前還沒有任何證據。他指出,在生長激素或硬腦膜研究中移植的製劑中尚未發現β-澱粉樣蛋白。研究人員也不能排除導致需要進行神經外科手術的潛在疾病可能導致觀察到的澱粉樣蛋白病理的可能性,正如最新論文的作者所指出的那樣。
尼科特拉說:“我們需要在模型生物中進行更系統的研究,以弄清阿爾茨海默病的播種假說是否正確。”
本文經許可轉載,並於2016年1月26日首次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