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動物

是非感始於天生的大腦回路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現代道德的根源長期以來一直是心理學家、哲學家和神經科學家爭論的焦點。我們的倫理基礎是源於我們相對較新的理效能力,還是源於我們古老的情感?最近的研究為這樣一種觀點提供了支援,即我們的許多是非感都歸功於我們的動物祖先。

靈長類動物研究支援了道德先於理性的證據。例如,一隻黑猩猩有時會為了拯救同伴而溺水,如果這樣做可以防止其他同伴受傷,它會拒絕食物。但這並不是說它們是道德上覆雜的生物,但正如埃默裡大學的靈長類動物學家和心理學家弗朗斯·德瓦爾解釋的那樣,“這不像道德和我們的道德規則僅僅是宗教或哲學思想的純粹發明。”德瓦爾的研究表明,我們的道德是我們祖先社會傾向的產物,這表明它至少部分是一種進化特徵(查爾斯·達爾文也認同這一觀點)。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榮譽教授馬克·貝科夫說,狗似乎也具有敏銳的“野性正義”感。他觀察到玩耍的狗之間存在道德感。“動物知道是非,”他指出。

如果道德是天生的而不是後天習得的,那麼它應該留下生物學痕跡。研究表明,道德決策涉及大腦中與親社會傾向和情緒調節相關的某些部分,例如腹內側前額葉皮層。在腦部掃描中,當受試者選擇向慈善機構捐款時,該區域會亮起,而該區域受損的人會做出意想不到的道德判斷。一些倫理困境也會啟用參與理性決策的大腦區域,例如一個叫做前扣帶皮層的區域——這一發現暗示,即使道德根植於情感,但更高層次的大腦功能也可能對我們的道德做出貢獻。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德瓦爾最終表示,我們需要感謝我們的進化祖先,不僅僅是因為他們有獸性衝動。“當人類互相殘殺或犯下種族滅絕罪時,我們說我們的行為像動物,”他說。但是,“你可以在我們的積極行為方面看到同樣的事情。”

梅琳達·溫納·莫耶《大眾科學》的特約編輯,也是《如何培養不混蛋的孩子:從幼兒到青少年的科學育兒策略》(G. P. Putnam’s Sons,2021年)的作者。她在 2021 年 9 月刊中撰寫了關於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響女性的原因。

更多作者:梅琳達·溫納·莫耶
大眾科學雜誌 第303卷 第2期本文最初以“道德動物”為標題發表於《大眾科學雜誌》 第303卷 第2期 (), p. 51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810-51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