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地球變暖季風強度增加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亞洲西南季風每年向地球65%的人口傾瀉數不清的雨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氣候系統之一。 季節性風暴源於炎熱的青藏高原和較涼爽的印度洋之間的溫差,它們影響著數百萬人的食物供應和生計:降雨太少可能導致饑荒,而降雨過多則可能導致洪水、作物損害和死亡。 科學家們一直想知道地球溫度的變化如何影響季風強度。 現在今天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研究結果可能提供一些答案。 研究人員利用一種名為Globigerina bulloides的化石海洋微生物的歷史丰度,拼湊出了一份 1000 年的季風強度記錄。

G. bulloides 在擾動的水域中茁壯成長。 在季風季節,強風會產生海洋上升流,進而刺激這種水生生物的生長和繁殖。 更大的風暴產生更快的風,因此產生更多的 G. bulloides。 隨著時間的推移,G. bulloides 在不同歷史時期的丰度的廣泛化石記錄已在海底積累。 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戴維·安德森和他的同事從阿拉伯海的海底提取了充滿化石的沉積物巖芯,以重建過去 1000 年的季風強度。 該團隊發現,風暴強度確實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尤其是在過去一個世紀。 然後,科學家們將他們的發現與同一時期的全球氣溫進行了比較。 安德森報告說:“我們已經看到了這些化石層上世紀到世紀的巨大變化,但在過去四個世紀,隨著北半球變暖,季風風力有所增強。”

研究人員表示,歐亞大陸積雪增加或溫室氣體濃度、火山氣溶膠和太陽輸出的升級是罪魁禍首。 所有這些現象都會產生更大的陸地和海洋溫度對比,這是季風的原因。 作者寫道:“無論哪種解釋都與以下假設相符:隨著溫室氣體濃度持續上升,北緯地區持續變暖,西南季風強度將在未來一個世紀內增加。” 安德森補充說:“我們所看到的情況與全球變暖的影響是一致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