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使用警報叫聲告訴掠食者滾開  

新的研究表明,靈長類動物的叫聲可以阻止野外的掠食者 

賈森·G·戈德曼 (頂部);哈爾·貝拉爾 蓋蒂圖片社底部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人類學家達拉·亞當斯在秘魯亞馬遜雨林中跟蹤一群六隻捲尾猴時,它們突然開始尖叫、鳴叫和大叫。突然,一隻光滑如夜的小型野貓,名叫細腰貓,從巴西堅果樹的樹幹上爬下來,跳到森林地面,跑進了叢林。

許多動物使用警報叫聲來警告同類物種關於掠食者的資訊。但這並不能完全解釋亞當斯所看到的——因為即使在整個群體都意識到威脅之後,猴子們仍在繼續叫喊。一個更誘人的可能性是,猴子們是在對著貓本身說話,暴露它的蹤跡並警告它取消捕獵。

科學家們稱之為“追逐威懾假說”的這個想法,已經在鳥類、魚類和哺乳動物的研究中被提出。但亞當斯說,絕大多數研究都集中在發出叫聲的獵物動物身上,而不是這些叫聲對掠食者的影響。因此,她和她的俄亥俄州立大學團隊決定給兩隻虎貓戴上無線電項圈,虎貓是另一種在秘魯亞馬遜地區發現的小型貓科動物。在追蹤貓的活動時,亞當斯和她的同事們使用一個不顯眼的揚聲器播放錄製好的叢猴和捲尾猴的警報叫聲,這兩種猴子都是虎貓的獵物。他們還播放了猴子發出的其他型別的社交叫聲。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警報叫聲被證明是一種有效的威懾,促使虎貓遠離揚聲器。當貓聽到其他型別的叫聲時,它們要麼靜止不動,要麼朝某個隨機方向移動——但從沒有像聽到警報叫聲時那樣遠離,該團隊去年 11 月在《動物行為》雜誌上報告說。“我們的研究提供了第一個實驗證據,表明自然條件下的野生伏擊型掠食者會被獵物的警報叫聲嚇退,”亞當斯說。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生物學家丹·布盧姆斯坦因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他也同意這些發現表明這些猴子的叫聲是為了警告貓離開。但他想知道,“它們是因為害怕被猴子攻擊而離開嗎?還是因為它們知道遊戲結束了而離開?”

賈森·G·戈德曼 是一位常駐洛杉磯的科學記者。他為《大眾科學》、《洛杉磯》雜誌、《華盛頓郵報》、《衛報》、BBC、《保護》雜誌和其他刊物撰寫關於動物行為、野生生物生物學、保護和生態學的文章。他為《大眾科學》的“60 秒科學”播客撰稿,並且是《科學部落格:基本指南》(耶魯大學出版社)的共同編輯。他喜歡在電視和廣播上分享他的野生動物知識,並經常向公眾講述野生動物和科學傳播。

更多作者:賈森·G·戈德曼
大眾科學雜誌 第 320 卷 第 6 期本文最初以“猴子警報”為標題發表於大眾科學雜誌 第 320 卷 第 6 期 (), 第 18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619-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