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西的雨林中仔細聆聽,你可能會聽到一系列安靜、高亢的吱吱聲。這些是黑額伶猴(Callicebus nigrifrons)的警報叫聲,這是一種生活在小型家庭單元中的棕紅色尾巴的猴子。這些叫聲蘊含著豐富的資訊。
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的生物學家克里斯蒂安·卡薩爾和她的同事報告說,伶猴混合搭配兩種不同的叫聲,以互相告知威脅它們的捕食者的型別以及威脅的位置。她的研究結果發表在《生物學快報》上。
卡薩爾的團隊與居住在巴西米納斯吉拉斯地區一個私人自然保護區的五群伶猴合作。當研究人員將一個填充的卡拉鷹(一種猛禽)放在樹頂時,伶猴發出了A叫聲,這種叫聲的音調上升。當這些動物看到地面上的威脅——用小斑點貓——虎貓來代表時,它們會發出B叫聲,這種聲音的音調下降。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然而,當團隊移動捕食者模型時,猴子調整了它們的叫聲。如果卡拉鷹在地面上,猴子會先發出至少四聲A叫,然後再混合B叫。如果虎貓在樹上,猴子會先發出一個引導性的A叫,然後再轉為B叫。
瑞士納沙泰爾大學的合著者克勞斯·祖伯布勒說:“一個單獨的叫聲並不能真正告訴接受者發生了什麼,但他們可以透過聽前五六個叫聲來推斷捕食者的型別及其位置。” “五個不同的群體在他們的反應中幾乎是一致的。沒有任何偏差。”
多樣的叫聲
許多研究表明,動物和鳥類對不同的捕食者使用不同的警報叫聲。一些物種,如狐獴和黑頂山雀,甚至可以在它們的叫聲中編碼威脅的緊迫性。但祖伯布勒說,伶猴是第一個被發現可以在它們的警報中同時編碼捕食者的型別和位置的非人類動物。
他還說,它們也是第一個表現出原始語法的跡象的新世界猴子。到目前為止,只有猿類和舊世界猴子被認為可以透過不同的順序組合各個元素來傳達不同的含義。最新的發現表明,簡單的句法規則可能早在大約 4000 萬年前這兩個譜系分裂之前就已經存在了。
透過研究更多的物種,該團隊希望更好地瞭解我們自己的語法的起源。祖伯布勒說:“目前,我們不知道這些叫聲與我們自身產生和理解高階結構的能力有何關係。” “但當我們十年前開始研究這個問題時,人們普遍認為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叫聲只指代事件,沒有任何句法組織或組合。這顯然不是真的。”
但是,德國哥廷根靈長類動物中心的動物交流研究員庫爾特·哈默施密特並不認為這些叫聲顯示了該團隊所暗示的那種結構組織。“我不確定,因為除了第一個叫聲之外,這些序列並沒有真正好的跡象表明有進一步的規律性,或者這些組合包含進一步的資訊,”他說。
該團隊現在計劃播放不同叫聲序列的錄音給伶猴,看看它們會如何反應。他們還想研究其他靈長類動物,尤其是大型猿類。祖伯布勒說:“沒有人研究過他們的手勢訊號和發聲的組合,而這可能是未來發現的發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