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研究結論表明,恆河猴天生具有將聽到的聲音數量與它們期望看到的發聲個體數量相匹配的能力。結果表明,在沒有語言的情況下,數字的抽象表示是可能的。
杜克大學的伊麗莎白·布蘭農和她的同事在6月7日的《當代生物學》雜誌上撰文描述了他們的實驗。研究人員向猴子播放了由兩隻或三隻不熟悉的同類發出的“咕咕”叫聲。然後,他們讓猴子觀看影片影像,這些影像顯示了兩隻或三隻動物。絕大多數猴子選擇了與音訊樣本中聽到的個體數量相對應的影片影像。每隻猴子只測試一次,沒有得到獎勵。這使得研究小組能夠觀察到動物的自發行為,而不是在評估過程中學到的技能。
布蘭農指出,在野外,猴子可能會聽到各種動物的叫聲,但看不到它們。“在領地爭端中,你可以想象動物會想知道,‘好吧,到底有多少動物要侵佔我們的領地?’”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布蘭農評論說:“我們獲得的結果提供的證據表明,猴子能夠自發地檢測到兩種不同感官模式之間數字的對應關係,這告訴我們,語言對於抽象地表示數字不是必需的。”“當我們人類將‘三’這個詞應用於聲音或視覺影像時,我們正在使用語言來連線來自不同模式的這些不同集合。問題一直是,沒有這種基於語言的表示的動物是否仍然可以注意到或表示這些共性。”
如果猴子可以處理這種跨模式的數字表示,那麼這種能力很可能存在於人類和猴子的最後一個共同祖先中。根據團隊成員、布蘭農實驗室的博士生克里·喬丹的說法,未來的研究將採取同樣的方法來確定人類是否在學習語言之前就具備這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