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像大多數孩子一樣,當你的母親叫錯你為兄弟姐妹的名字時,你可能會感到沮喪。她怎麼會不認識你?這是否意味著她不那麼愛你?
可能不是。根據首個正面解決這個問題的研究,叫錯生活中最熟悉的人的名字是一種常見的認知失誤,這與我們的記憶如何分類和儲存熟悉的名字有關。
這項研究線上發表在四月份的《記憶與認知》雜誌上,發現“錯誤”的名字不是隨機的,而是總是從相同的關係池中撈出來的:孩子、兄弟姐妹、朋友。杜克大學心理學家大衛·C·魯賓是該研究的共同作者,他說,該研究沒有探究這種錯誤背後可能存在的深刻心理意義,“但它確實告訴我們誰在圈內,誰在圈外。”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繼續講述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該研究還發現,在該群體內,叫錯名字的情況發生在名字具有相同開頭或內部發音時,例如吉米和瓊妮或約翰和鮑勃。人們之間的外貌相似性不是一個因素。性別也不是。
研究人員對1700多人進行了五項獨立的調查。一些調查只包括大學生;另一些調查則針對不同年齡段的人群。一些調查詢問受試者,當他們親近的人——家人、朋友或“其他人”——叫錯他們為另一個人的名字時的情況。另一些調查則詢問受試者自己叫錯親近的人的名字的情況。所有調查都發現,人們會在關係群體(如孫子孫女、朋友和兄弟姐妹)內混淆名字,但幾乎不會跨越這些界限。
主要作者薩曼莎·德弗勒也是杜克大學的一位心理學家,她說,叫錯名字背後的機制可能是相關概念“啟動”了彼此。“如果我提到勺子,”她說,“我可能會啟用一個相關的概念,你可能會很可能想到叉子。” 她認為,同樣地,如果媽媽想叫她的女兒,女兒的概念也與她的兒子聯絡在一起。所以她可能會叫女兒兒子的名字。
總的來說,該研究發現,本科生和老年人犯這種錯誤的機率幾乎一樣高,男性和女性的機率也一樣高。德弗勒說,老年人和女性犯錯誤的頻率略高,但這可能是因為祖父母要比父母混淆更多的孫子孫女。此外,考慮到傳統的性別規範,母親可能比父親更頻繁地叫喚孩子。沒有證據表明,當叫錯名字的人感到沮喪、疲倦或生氣時,錯誤會更頻繁地發生。
作者沒有收集到關於浪漫喜劇中常見的將愛人叫成另一個名字的情節裝置的資料。可能,調查物件可能將此類錯誤歸為“朋友”或“其他人”類別——或者根本沒有承認。德弗勒確實回憶起一位年輕人將他的女朋友叫成他妹妹的名字。“可能是一個不好的兆頭,”她認為。
研究人員最大的驚喜是,家庭成員有時會把彼此叫成家裡的狗的名字。對於貓來說,這種口誤沒有發生——德弗勒認為,這可能是因為貓通常不像狗那樣對自己的名字做出反應,所以人們叫喚它們的次數較少。她說,這個結果證實了人們與他們的狗之間的特殊關係,狗確實被認為是他們家庭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