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鼴鼠”號在洞察號火星著陸器上開始挖掘,但進展艱難

小型石頭阻礙了對這顆紅色星球地表活動進行研究的里程碑式努力

藝術家繪製的洞察號著陸器在火星表面的效果圖,包括其展開的熱探針(左下)。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美國宇航局的洞察號火星著陸器上的“鼴鼠”在首次深入紅色星球地表下的旅程中遇到了強大的阻力。

作為一項重要的任務里程碑,洞察號的熱流和物理特性包 (HP3) 儀器於 2 月 28 日首次在地下挖掘。經過四個小時的 400 次錘擊,該儀器顯然深入到紅色土壤下 7 英寸到 19.7 英寸(18 到 50 釐米)之間,但任務團隊成員表示,障礙物減緩了其進展。

德國航空航天中心(以其德語首字母縮寫 DLR 而聞名)的 HP3 首席研究員蒂爾曼·斯波恩在一份宣告中表示:“在進入深處的過程中,鼴鼠似乎撞到了一塊石頭,傾斜了大約 15 度,然後將其推開或繞過。”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斯波恩補充說:“然後,鼴鼠在一個更深的深度抵住另一塊石頭,直到第一個序列的計劃的四個小時執行時間到期。在地球上進行的測試表明,桿狀的穿透儀能夠將較小的石頭推到一邊,但這非常耗時。”

耗資 8.5 億美元的洞察號著陸器(其名稱是利用地震調查、大地測量和熱傳輸進行內部探索的縮寫)於 11 月 26 日著陸。該航天器旨在以前所未有的細節繪製紅色星球的內部結構圖。

它將主要透過使用由法國航天局 CNES 領導的聯盟建造的一套超靈敏地震儀來表徵“火震”和其他振動;並使用 DLR 提供的 HP3 來測量地下熱流。

在火星探索方面,洞察號首次使用其機械臂將這兩個儀器直接放置在火星土壤上。地震儀在表面工作,但 HP3 需要向下,比目前為止它設法到達的深度要深得多。任務團隊希望鼴鼠在一切都結束時能深入地下 10 英尺到 16.5 英尺(3 到 5 米)。

DLR 官員在同一份宣告中寫道:“鼴鼠將把一根 5 米長的、配備溫度感測器的繫繩拖入其後面的火星土壤中。該電纜配備了 14 個溫度感測器,以便在達到目標深度後測量溫度隨深度的分佈及其隨時間的變化,從而測量火星內部的熱流。”

挖掘過程需要時間,即使鼴鼠找到了克服當前困難的方法。挖掘會產生熱量,這將影響 HP3 的測量結果,因此該儀器會在每次四個小時的錘擊會話後暫停冷卻兩個火星日。然後,它會記錄一天的溫度,然後再進行挖掘,DLR 官員說。(一個火星日或太陽日持續約 24 小時 40 分鐘。)

洞察號的表面任務旨在持續至少一個火星年,相當於 687 個地球日。

版權 2018 年 Space.com,未來公司。保留所有權利。未經允許,不得釋出、廣播、重寫或重新分發此材料

Mike Wall has been writing for Space.com since 2010. His book about the search for alien life, “Out There,” was published on Nov. 13, 2018. Before becoming a science writer, Michael worked as a herpetologist and wildlife biologist. He has a Ph.D. in evolutionary biology from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Australia, a bachelor’s degree from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and a graduate certificate in science writing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More by Mike Wall

SPACE.com is the premier source of space exploration, innovation and astronomy news, chronicling (and celebrating) humanity's ongoing expansion across the final frontier.

More by SPACE.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