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導性的小鼠研究浪費醫療資源

一項對100多種失敗藥物的回顧性分析表明,其中許多藥物根本不應該進入臨床試驗

一項對過去臨床試驗的重新審查表明,如果動物研究做得更好,曾經看起來很有希望的實驗性藥物的失敗本可以避免。

我聽到太多關於患者用他們唯一的機會參與一項藥物試驗的故事,而這種藥物從一開始就沒有足夠的潛力,這真是一場悲劇,”領導這項工作的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 (ALS) 研究員史蒂夫·佩林說。

佩林是馬薩諸塞州劍橋市 ALS 治療開發研究所的首席科學官,他使用患有類似 ALS 症狀的小鼠測試了 100 多種先前被確定為候選藥物的化合物。大多數化合物——包括 8 種在先前的小鼠研究中顯示出希望但在人體試驗中最終失敗的化合物——未能減緩這種進行性、致命的退行性疾病,也稱為盧伽雷氏病或運動神經元病。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佩林認為,先前小鼠試驗中看到的陽性結果是虛假的,可能是由於研究進行不力造成的。在一篇今天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評論中,他敦促研究人員透過更好地描述和理解小鼠模型如何與人類疾病相對應,最大限度地減少動物之間混淆結果的變異,並使用統計模型來指導研究設計,從而提高動物研究的質量。

義大利都靈大學的神經病學家阿德里亞諾·基奧說:“這些建議可能會對轉化研究產生深遠的積極影響,大大提高臨床前研究的質量。”

名不副實
佩林發現,一種 ALS 小鼠模型(動物表達蛋白質 TDP43 的突變版本)在關鍵方面與人類疾病不同。例如,TDP43 小鼠通常死於腸梗阻,而患有該疾病的人類往往死於肌肉萎縮,這通常會導致無法呼吸。他還進一步發現,儘管第一代 TDP43 小鼠據報道在 200 天內死亡,但後來從這些原始小鼠繁殖出來的後代在沒有疾病跡象的情況下活了長達 400 天。

其他研究人員強調了癌症動物研究的可重複性問題。義大利米蘭馬里奧·內格里藥物研究所的神經生物學家卡特琳娜·本多蒂同意佩林描述的問題並非他的領域獨有:“臨床前結果的可重複性差,尤其是在動物模型中,不僅僅侷限於 ALS,”她說。

不可重複的臨床前結果可能導致臨床試驗中時間和金錢的大量浪費。基奧指出了 2008 年一項針對小鼠和 44 名 ALS 患者的研究的例子,該研究表明治療性鋰可能減緩疾病進展。這種金屬已被用作治療包括精神分裂症在內的精神障礙的藥物,因此價格便宜,ALS 患者開始自行服用。佩林和本多蒂的研究小組都試圖重複原始結果,但發現他們無法做到——但這發生在臨床試驗開始測試效果之前。基奧說,最終,在五個國家進行的五項涉及 1000 多名 ALS 患者的試驗發現沒有益處,最初的小鼠結果也從未被複制。原始研究中未經治療的動物比其他小鼠研究中的動物少活 20 天,這表明這些動物可能存在一些異常。

基奧說:“避免新的鋰傳奇是我們的嚴格責任,佩林的建議正是朝著這個方向發展的。”

其他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大致同意佩林的觀點,但他們也希望看到他所在小組的實驗資料,並且可能沒有必要找到陽性的動物結果才能進入人體試驗。

荷蘭烏得勒支大學醫學中心荷蘭 ALS 中心的主任神經病學家倫納德·範登·伯格說:“許多 ALS 研究人員會說,如果有其他臨床前證據表明某種藥物可能有效,那麼進入人體試驗可能就足夠了。”

但是,發現動物模型與人類疾病的相關性的工作——例如佩林對 TDP43 小鼠的研究——對於研究人員及其團隊來說既昂貴又沒有回報。佩林認為,他們必須獲得專門的資助,也許可以透過公私合作的方式。

佩林說:“必須有人來做這件事,否則我們就是在浪費寶貴的資源。”

本文經《自然》雜誌許可轉載。這篇文章於 2014 年 3 月 26 日首次發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