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調情緒
《大腦的情緒生活:獨特的模式如何影響你的思考、感受和生活方式——以及你如何改變它們》,作者:理查德·J·戴維森和莎倫·貝格利。哈德遜街出版社,2012年(25.95美元)
不久之前,科學家們還輕視情緒,認為情緒是認知漂浮物,是原始大腦結構的產物,這些結構會擾亂皮層中更高階進化區域的邏輯和推理。然而,腦成像技術的顯著進步正在挑戰這種觀點。正如心理學家戴維森在他的新書《大腦的情緒生活》中提出的,情緒對於大腦的運作至關重要。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持續報道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戴維森認為,正如鍛鍊可以將鬆弛的腹部變成六塊腹肌一樣,冥想等精神訓練可以微調大腦,從而微調你的“情緒風格”>,他將其定義為對我們生活經歷做出反應的一致方式。戴維森與科學記者貝格利一起,描繪了情緒風格的六個維度——韌性、 outlook、社會直覺、自我意識、對情境的敏感性和注意力。作者還為讀者提供了使用者友好的問卷,以評估他們在這些量表上的位置。
戴維森在2004年和2007年記錄了冥想大師佛教僧侶的大腦活動後引起轟動。他發現,冥想導致他們大腦的連線發生永續性改變,增強了對注意、動機和同理心至關重要的區域之間的連線,並增加了大腦活動,所有這些都有助於解釋修行者報告的清晰度。戴維森的發現為他的理論奠定了基礎,即即使是普通人也可以透過調整自己的行為來改變自己的情緒風格。2011年發表在《精神病學研究:神經影像》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支援了這一觀點,該研究表明,即使是新手冥想者,負責學習、記憶和自我意識的灰質也顯示出增加。
戴維森僅在最後一章才提出了自我提升技巧,例如發展更積極的 outlook、變得更自覺或建立韌性的方法。他也承認,某些方法,例如幸福療法,其中從業者肯定自己的自我價值,並明確表達感激和提供讚美,仍然未經證實。儘管如此,證據表明,某些技術,尤其是冥想,確實會重塑與特定情緒風格相關的大腦區域和神經連線。它們是否會提升你的生活,嗯,只有你能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