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D 評論:《我們之間的化學反應》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愛情魔藥

我們之間的化學反應:愛、性與吸引力的科學 拉里·楊、布萊恩·亞歷山大 企鵝出版集團美國公司,2012年(26.95美元)

我該如何愛你?當神經科學家楊和記者亞歷山大開始計數時,他們發現了許多分子途徑。在《我們之間的化學反應》中,作者強調了在大腦中創造愛情的複雜化學過程,並支援愛情是一種成癮的論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楊畢生致力於研究草原田鼠的愛情行為和神經迴路,這種齧齒動物的單配製傾向與我們人類相似。一旦草原田鼠找到了“真愛”,這對伴侶很可能會終生相伴。楊的研究表明,一系列的化學活動——主要發生在性行為期間——構建了這種終生關係。特別是,他揭示了大腦中的兩種激素,雄性田鼠的血管加壓素和雌性田鼠的催產素,如何調節社會行為和記憶——促進對愛人的識別以及擁抱或保護的衝動。此外,多巴胺和阿片類藥物的迴圈使田鼠將其伴侶與快樂聯絡起來,從而加強了它們之間的聯絡。許多這些分子與人類結合中啟用的分子相同。

愛意是需要付出代價的。一種叫做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因子或 CRF 的激素會在情人和父母的大腦中積聚。CRF 系統會啟用應激反應,而該系統會引發當您的寶寶哭鬧或您的男朋友甩了您時您感受到的痛苦感覺。這個系統似乎是一個糟糕的把戲,但它有它的用途。即使激情消退或需要換尿布,CRF 系統的劇烈刺痛也會使家庭和愛人保持在一起。CRF 系統也導致了吸毒者在興奮消退後感受到的痛苦。因此,作者認為,親密關係的高潮和分離的戒斷反應與吸毒者經歷的高潮和低谷相似。

《我們之間的化學反應》巧妙地融合了軼事和研究,從檢查齧齒動物如何產生戀物癖的離奇實驗,到真實生活的故事,例如一個女人因為童年時在孤兒院缺乏與人的接觸而無法發展出愛的關係。儘管偶爾節奏過快,但這本書的節奏讓人感覺輕鬆易讀。理解愛情的神經化學無法與實際體驗相提並論,但瞭解科學肯定能讓我們欣賞我們作為有愛心的社會生物的遺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