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D》評論:《道德部落》

來自《大眾科學MIND》的書籍和推薦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倫理難題:《道德部落:情感、理性以及我們與他們之間的差距》
作者:Joshua Greene
Penguin Press: 2013

我們從一片寧靜的牧場開始,那裡居住著一個牧羊人部落。在個人財富的驅動下,牧民們開始一個接一個地往自己的羊群中增加更多的羊。很快,曾經蔥鬱的草地變得過度放牧,最終羊群破壞了它。這就是公地悲劇,即人們出於自身利益而行動會耗盡共享資源,從而損害集體的利益。

在他的新書《道德部落》中,哈佛大學心理學家格林使用公地悲劇的概念來解釋道德行為。他認為,我們的道德大腦進化是為了促進群體內部而不是群體之間的合作。群體在觀點上會有所不同,從而導致衝突。我們今天在不同的種族群體、宗教派別和交戰國家之間看到了這種道德衝突的上演。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為了更好地理解道德衝突是如何產生的,格林轉向了神經科學。根據他的功能性核磁共振研究,他提出我們的道德大腦像一個雙模式相機一樣運作:它有一個自動設定,用於情感本能,和一個手動設定,用於邏輯推理(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首次普及的概念)。當處理道德困境時,我們會本能地做出情感反應,但如果我們從情境中抽身出來,邏輯推理可以推翻直覺反應。

為了說明道德大腦是如何運作的,格林描述了著名的電車難題,即一個旁觀者必須選擇是否讓一個人去死以拯救五個人。如果我們認同那個單獨的人,我們更有可能做出情感反應(自動設定)並想救他,但如果我們能夠從邏輯上思考更大的利益(手動設定),我們通常會選擇犧牲一個人的生命來拯救五個人的生命。格林透過道德部落主義的視角探討了棘手的問題,例如醫生協助自殺、墮胎和死刑。

《道德部落》 將古老的哲學思考、理論和現實世界的問題以及最新的大腦研究編織在一起,但格林在他描述自己調查道德大腦奧秘的個人旅程時表現得最為出色。然而,由於他渴望涵蓋如此多的領域,他跑題太多,有時會讓讀者迷失在細枝末節中。

格林的主要目標是從這裡開始開發一個統一的道德體系,以促進所有群體之間的合作。儘管他沒有實現這個崇高的目標,但他仍然增進了我們對道德大腦的理解。他認為,關注全球社群的最佳利益將使我們更接近一個道德統一的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