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僅是感覺:《愛 2.0》:我們至上的情感如何影響我們感受、思考、行為和成為的一切
作者:Barbara L. Fredrickson
Hudson Street Press,2013年(25.95美元)
情感研究員弗雷德里克森想要徹底改變我們對愛的看法。在《Love 2.0》中,她讓我們將愛重新想象成一系列的微小時刻,在這些時刻中,任何兩個人,甚至是陌生人,都可以互相產生共鳴。這種感覺可能一天出現多次,例如,對陌生人微笑或在排隊買咖啡時與人搭訕。
弗雷德里克森透過擴充套件研究來構建她的論點,這些研究表明,與另一個人分享強烈的聯絡會改變我們的大腦化學。她描述了一項研究,在研究中,最好的朋友在交流故事時,大腦幾乎同步,甚至到了聽者可以預測講故事者接下來要說什麼的地步。弗雷德里克森將研究結果更進一步,得出結論,對某人,甚至是陌生人,抱有積極的感情可以引發類似的神經連線。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然而,這種飛躍並沒有得到研究的支援,也未能加強她的論點。事實上,她用來支援她的愛情理論的大部分證據都站不住腳。她嚴重依賴於人們在進行冥想等精神練習後感覺與他人聯絡更緊密的主觀報告,而不是測量與愛相關的腦部活動的更客觀的研究。
弗雷德里克森最精彩的部分是她對我們如何將她的見解轉化為實踐的探索。例如,她認為,專注於將善良的祝願導向他人的慈愛冥想可以增強我們的聯絡能力。在一項研究中,她發現,經常使用這種練習可以增強迷走神經張力,迷走神經張力是迷走神經的一種測量指標,迷走神經在腦部和其他區域之間傳遞感覺資訊。迷走神經張力較高的人身體更健康,表現出與癌症相關的炎症較少,並且更擅長與他人建立聯絡。
Love 2.0 為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提供了新的視角。儘管這本書有缺陷,但弗雷德里克森擴大我們對情感的看法的目的是傳播愛。一個值得稱讚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