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書探索了影響我們內心世界的外部力量
在長時間的閒聊後,你是否發現自己情緒上感到滿足?在前《今日心理學》編輯卡琳·弗洛拉的《友誼的影響力:朋友塑造我們的驚人方式》(Doubleday,2013)中,她揭示了科學如何解釋朋友如何影響我們的行為和福祉。研究表明,例如,擁有親密的友誼(而非配偶)可以幫助降低死於冠心病的風險。弗洛拉對友誼、其益處和陷阱的調查,可能有助於讀者改善他們自己的人際關係。
刷牙可能已經變得如此 routine,以至於你不假思索地就做了。心理學家傑里米·迪恩寫道,雖然習慣有助於“解放我們的處理能力以進行其他思考”,但這種自動駕駛模式也有不利的一面:某些行為,如吸菸,可能是有害的。在《習慣的形成與打破》(Da Capo Lifelong Books,2013)中,迪恩討論了我們在形成和打破習慣方面的困難,並揭示了改變我們的環境或重新思考一個動作可以幫助養成一個好習慣或改變一個壞習慣。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從惡意的嘲諷到微妙的挖苦,侮辱會使人們彼此對立。在哲學教授威廉·B·歐文的《掌摑:為什麼侮辱會傷人——以及為什麼不應該》(牛津大學出版社,2013)中,他討論了我們為什麼會惡語相向,以及我們如何保護自己免受傷害。侮辱之所以有分量,是因為我們在意別人如何看待我們,歐文建議處理侮辱的最佳方法是保持冷靜,不要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