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點:好人的隱藏偏見
馬紮林·R·巴納吉 安東尼·G·格林沃爾德
德拉科特出版社,2013年(27美元)
當記者布倫特·斯臺普斯走在街上時,他會吹口哨,吹奏古典音樂。身為非裔美國人的斯臺普斯這樣做不是為了分享他對莫扎特的熱愛。而是為了緩解白人行人的恐懼,他們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在經過黑人男子時會感到緊張。
正如心理學家巴納吉和格林沃爾德在《盲點》中討論的那樣,斯臺普斯試圖抵消無意識的偏見。我們的社會和文化環境以我們可能沒有注意到的方式影響著這些態度。他們認為,形成內隱偏見是一種與生俱來的、通常有益的能力,它使我們能夠區分朋友和敵人,並在複雜的社會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心理學家使用迫使我們進行快速聯想的測試來研究這種現象。我們將來自兩個類別的詞語(例如“好”和“瘦”或“好”和“胖”)聯絡起來的速度揭示了我們潛在的偏好。一項研究令人驚訝地表明,有抱負的職業女性通常更喜歡男性老闆,例如,另一項研究發現,宣稱地球是平的人會在無意識中接受地球是圓的。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內隱偏見以複雜且通常微妙的方式影響著我們的行為。醫生可能會因為患者是耶魯大學的教授而無意中給予患者特殊待遇。或者,一位自認為思想開放的白人慈善家可能仍然會透過捐贈給主要支援白人的慈善機構來助長種族不平等。
這本書的主要缺點是缺乏對內隱偏見如何形成的細緻入微的基於大腦的解釋。作者僅簡要描述了當我們考慮自己的行為以及與我們自己相似的個體的行為時,我們大腦決策中心中的相同神經網路是如何變得活躍的。此外,他們——不願將價值觀強加於讀者——對如何消除內隱的種族主義或性別歧視提供了最少的建議。
儘管存在這些差距,《盲點》仍成功地揭示了我們的無意識思維如何影響我們的信念和行為,並提醒我們對自己的本能反應三思而後行,並承認偏見可能如何潛入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