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評論:書籍、電影及更多

來自《大眾科學 MIND》2008年四月/五月刊的評論與推薦

你永遠不知道

《確定性的困惑:即使你錯了也堅信自己是對的》 作者:羅伯特·A·伯頓。聖馬丁出版社,2008年。(24.95美元)

1986年挑戰者號太空梭事故發生後的第二天,心理學家烏爾裡克·內瑟要求106名學生寫下他們第一次聽到爆炸訊息時具體在哪裡以及在做什麼。兩年半後,當他對學生進行採訪時,25%的學生給出了截然不同的說法。但是,當面對他們最初的日記條目時,許多學生為他們的信念辯護。其中一位回答說:“那是我的筆跡,但那不是發生的事情。”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在《確定性的困惑》一書中,神經科學家兼小說家羅伯特·A·伯頓試圖探究他稱之為“認知感”的奇特感覺的根源——即,即使沒有(甚至相反的)證據,也確信某個事實。在他的書中,伯頓提出了令人信服的論點,即確定性“既不是有意識的選擇,也不是一個思維過程。” 相反,他說,那種不容置疑的確定感“源於非自願的大腦機制,就像愛或憤怒一樣,獨立於
理性之外運作。”

伯頓認為,正如我們透過身體感官感知外部世界一樣,我們的內在世界也以感覺的形式呈現出來,例如熟悉或陌生、正確或錯誤。他表明,這些內在感知對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正常運作是必要的,因為我們的思想會不斷地自我質疑。 例如,即使理性可能會告訴我們,爬到樹上躲避獅子是一個極好的策略,但經驗表明,偉大的策略可能會失敗,並且可能存在更好的選擇。由於任何情況下都存在替代選擇,因此僅憑邏輯思維註定會陷入永恆的“是,但是”的質疑程式。伯頓認為,正是認知感解決了如何得出結論的困境。如果沒有這種“斷路器”,優柔寡斷和不作為將主宰一切。

伯頓的論文的一個驚人的含義是,當我們相信自己知道某件事是真實的時候,我們最終無法信任自己。“我們不能繼續堅持過時的說法,即存在完全理性的無意識,或者知道何時可以信任直覺,”他寫道。《確定性的困惑》挑戰了我們對思想本質的理解,並引發讀者提出伯頓所說的“最基本的問題”:我們是如何知道我們所知道的?

神經地理學

《超越晶狀體懸韌帶:奇妙的腦部之旅》 作者:大衛·貝恩布里奇。哈佛大學出版社,2008年。(25.95美元)

當劍橋大學解剖學家大衛·貝恩布里奇透過超聲波見證了他女兒的孕育過程時,他出乎意料地被感動了。 他被她萌芽的神經系統的詳細影像所吸引,在她眼中看到了一個圍繞每個晶狀體的微小纖維環,稱為晶狀體懸韌帶。

這段經歷促使他寫了《超越晶狀體懸韌帶》,這是一部由生理學家撰寫的關於大腦的故事。因為形式通常能洞察功能,所以他利用進化生物學帶領我們瞭解人類的妊娠過程,解釋了自然選擇如何偏愛那些增強對生存至關重要的功能的基因,而這些基因通常會在後期產生專門的解剖特徵。 在大腦中,我們發現了驚人的地理特異性,微小的神經元拼圖賦予了我們語言、計劃和視覺。

即使在九周大的胎兒中,原始的神經系統也會出現。貝恩布里奇解釋了神經芽如何膨脹成前腦、中腦和後腦,最終形成大腦皮層——大腦表面的褶皺、迴旋的組織層。在進化之路上,他描述了原始驅動力(如飢餓、性和睡眠)如何演變成更高的功能,包括記憶、學習和情感。
性別差異、大腦大小、智力甚至怪異的青少年行為都以神經解剖學為基礎。貝恩布里奇驚歎於脆弱的大腦皮層薄片如何組織我們的感覺,自然而然地產生了意識。 與對意識的哲學思辨相反,貝恩布里奇關注神經硬體。他提煉了七種主要的意識理論,認為意識是物質的,而不是神秘的——是“我們大腦所做的事情”。

他的旅程以意識的最終喪失——死亡——結束,從生理學的角度反思了瀕死體驗。他推測,倖存者報告的在光隧道中翱翔和重溫記憶反映了大腦對缺氧和充滿壓力誘導的神經遞質的反應。 否則,有序的神經操作很可能會出錯,觸發視覺皮層產生明顯的白光,並使記憶儲存機制出錯。這種推測強調了貝恩布里奇的主題——通常看起來是超自然的東西實際上仍然是自然的。

澳大利亞腦科學

盡在思維 收聽節目並閱讀娜塔莎·米切爾的部落格,網址為www.abc.net.au/rn/allinthemind

誰會在週六花費時間辯論幸福的本質、偷聽腦部手術並調查悲傷的進化原因? 娜塔莎·米切爾,就是她——屢獲殊榮的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廣播節目《盡在思維》的主持人,該節目現已進入第六年。 每週半小時,米切爾都會找到一個新的入口來探索大腦的世界,無論是透過腦瘤患者的日記還是精神病患者創作的藝術品。 她的探索雖然總是富有創意,但絕不會以犧牲科學為代價:米切爾不僅對思維著迷,而且還擅長理解和交流思維的細微之處。

《盡在思維》總部設在墨爾本,偶爾會關注當地的活動和問題,例如澳大利亞科學博覽會,但更多時候,該節目為聽眾提供了關於大腦、行為和一般科學研究的豐富全球視角。 例如,最近的一個片段深入探討了澳大利亞、美國和英國在動物實驗倫理方面的差異。 米切爾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聽眾在節目中分享他們的故事和經歷。 儘管她可能在世界的另一端進行廣播,但她溫暖的舉止和舒緩的聲音讓人想起鄰家女孩。

該節目的網站提供免費訪問以前的劇集、文字記錄和米切爾最近推出的部落格,因此粉絲可以趕上主持人和她對最新神經科學和心理學新聞的看法,每週都可以。“將其視為思維的數字遊樂空間,”米切爾說。

快速解決

60秒心理
收聽地址:www.SciAm.com/podcast

需要為您的下一次雞尾酒會準備一個開場白嗎? 從《60秒心理》中獲取一些古怪而富有洞察力的材料,《60秒心理》是由《大眾科學》線上版(《大眾科學 思維》的姊妹部門)製作的每週一期的心理主題播客。 主持人克里斯蒂·尼科爾森是SciAm.com的社群編輯,也是一名前精神病學研究助理,她以閃電般的速度涵蓋了令人興奮的話題:為什麼恐懼會提升伊拉克青少年的自尊心? 雙性戀女性是否具有獨特的性取向? 神經影像學告訴我們關於超感官知覺的什麼?

尼科爾森從期刊和報攤中搜集了硬神經科學和流行心理學故事的平衡組合。 儘管您可能會期望每週一分鐘的報道會讓人感到倉促,但她會花時間分解每項研究中的科學原理。

她對流行文化和歷史研究的引用為每個節目環節帶來了有益且有趣的視角。 在最近的一次播客中,尼科爾森將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史蒂文·平克的浪漫迷戀研究與電影《致命誘惑》和碧昂絲的熱門歌曲“Crazy in Love”聯絡起來。 在 60 秒內,每個人都能找到一些東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