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閱讀

評論和推薦,來自《大眾科學-心智》雜誌 2007 年 8 月/9 月刊

直覺的邏輯

《直覺:無意識的智慧》 作者:格爾德·吉格倫策 (Gerd Gigerenzer)。維京出版社,2007 年(25.95 美元)

外野手是如何接住棒球的?這真是太神奇了。棒球的軌跡可以用一套複雜的數學方程式來描述,但人類大腦已經進化出一種簡單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觀察棒球並移動,使你的眼睛和棒球之間的角度保持恆定。孩子們在他們的第一場接球遊戲中會自動遵循這種“凝視啟發法”,即使沒有人向他們解釋過。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我們的大腦已經發展出簡單的指導原則,例如凝視啟發法,使我們能夠在複雜的世界中發揮作用。這些規則構成了我們直覺的基礎,格爾德·吉格倫策寫道,
他是柏林馬克斯·普朗克人類發展研究所的心理學家。儘管哲學家和經濟學家們幾個世紀以來都認為理性可能是我們擁有的最佳決策工具,但他斷言,直覺可能更好。(關於
直覺背後的科學的更多資訊,請參閱戴維·G·邁爾斯 (David G. Myers) 的文章“直覺的力量與危險”;《
大眾科學-心智》雜誌,2007 年 6 月/7 月刊。)

吉格倫策的研究為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 (Malcolm Gladwell) 的暢銷書《眨眼之間》(Blink)(小布朗公司,2005 年)提供了資訊,他提供了引人入勝的例子,說明了直覺在哪些情況下是準確的,並且他進一步解釋了為什麼直覺如此頻繁地正確。與
流行的觀點相反,他認為,直覺並非僅僅基於衝動——它有其自身的理性,植根於在進化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大腦能力。儘管指導直覺的經驗法則出奇地不成熟,但它們也驚人地準確。這些原則可以指導對
某個主題知之甚少的人做出與那些知之甚多的人一樣好的選擇。

例如,大多數人潛意識裡會給他們認可的事物(例如名人、著名城市或品牌名稱)賦予比不熟悉的事物更高的價值。對網球知之甚少但認出一些
著名球員名字的人,預測網球比賽結果的準確率幾乎與網球迷一樣高。我們自然而然地認為,我們認出的名字的球員更有可能獲勝——事實上,他們通常也確實如此。

吉格倫策用樂觀且有趣的例子來支援他的論點,這些例子還有一個額外的 bonus,可以直接應用於我們的生活。我們每天都在使用我們的直覺來做
決策——從我們如何回答冷知識問題到我們與誰約會。在《直覺》中,吉格倫策令人信服地論證了我們內心深處的感受是由我們的大腦——以及數千年的經驗——告知的。現在是我們應該對這些感受給予一定信任的時候了。——梅琳達·溫納 (Melinda Wenner)

不智慧的智商

《智商:一個失敗觀念的聰明歷史》 作者:斯蒂芬·默多克 (Stephen Murdoch)。約翰·威立父子出版社,2007 年(24.95 美元)

1996 年 8 月 17 日凌晨,達里爾·阿特金斯 (Daryl Atkins) 近距離射殺了一名男子,導致其死亡。在阿特金斯受審期間,他的智商被測定為 59,遠低於大多數州規定的智力遲鈍的 70 分的臨界值——以及死刑的臨界值。經過幾次上訴,阿特金斯的智商在 2005 年再次接受測試,結果相似。但當檢方在兩天後要求進行第三次智商測試時,阿特金斯得了 76 分。在 48 小時內,
阿特金斯從被認為太笨而無法策劃謀殺案的人變成了死刑的候選人。

阿特金斯的案例是記者斯蒂芬·默多克描述的眾多引人入勝的例子之一,用來說明智商測試對公共政策和個人生活產生的重大影響,以及這些考試所依據的站不住腳的理由。《智商》是一段智力測試的歷史之旅,揭示它“充滿了濫用”,並且受到“災難性地糟糕的政策理念”的困擾。默多克引用的證據表明,智力測試
已成為為暴行辯護的理由,從美國的強制絕育到納粹德國的恐怖事件。

默多克展示了智力測試是如何從實踐和歷史的必然性中發展出來的——例如,為了讓不堪重負的軍事人員快速篩選大量可能的應徵者——而不是從對智力究竟是什麼的共識中發展出來的。智商測試衡量的不是與生俱來的智力,而是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自第一個智力測試釋出以來的 100 年裡,智商測試題幾乎沒有什麼變化。

儘管智力測試的歷史問題重重,但許多心理學家認為智商測試是有用的。一些研究表明,智商測試能夠可靠地預測個人在學校或工作中的表現。然而,在《智商》一書中,默多克對這些測試的嚴重缺陷進行了引人入勝且令人信服的描述,為廢除這些測試提出了令人信服的論據。

默多克總結道,“現在是心理學家和其他智力專家設計更好工具的時候了。在此期間,他們應該停止試圖說服我們其他人他們可以測試智力,因為他們不能,而且這種說法是危險的。” ——妮可·布拉南 (Nicole Branan)

人如粒子

《社會原子:為什麼富人更富,作弊者被抓,以及你的鄰居 通常和你很像》 作者:馬克·布坎南 (Mark Buchanan)。布魯姆斯伯裡出版社,2007 年(24.95 美元)

從颶風到超新星,科學家們一直運用物理定律來解釋自然界中一切事物的行為——除了人類。但記者兼理論物理學家馬克·布坎南表示,這種情況即將改變,他說我們目前正在見證社會科學領域中“類似於量子革命”的事情。從宏大的角度來看,人可能像粒子一樣可以預測。

在《社會原子》中,布坎南讓我們得以一窺一個新的研究前沿,該前沿將物理學原理應用於人類社會行為的研究。正如物理學家破譯了支配單個原子組織成不同材料的力量一樣,布坎南說,如果我們把人視為形成“社會物質”的“社會原子”,就有可能找出人類世界的物理定律。他駁斥了長期以來的觀點,即自由的個體可以隨心所欲地做事,這使得對他們的行為做出任何預測都不可能。布坎南認為,當我們關注模式而不是人時,我們個性的影響就會減弱,就像物理學中“原子級的混沌讓位於……行星運動的精密時鐘裝置”一樣。

布坎南介紹了社會原子的一些基本屬性,並斷言,瞭解當許多這些粒子相互作用時會發生什麼,將使我們能夠解釋從股市波動到大規模種族滅絕等各種情況。他對社會原子的描述既不新鮮也不令人驚訝:它們傾向於相互模仿,將自己組織成與自身相似的原子群體,並讓情緒影響他們的思維和決策。但布坎南以一種新穎而獨特的視角呈現了這些舊思想。例如,正如一塊鐵中單個微觀原子磁鐵即使在沒有外部磁場的情況下也傾向於排列一樣,社會原子會強迫其直接鄰居採納與其自身相似的觀點和行為,他解釋道。這種社會力量最終可能導致極少數人曾經意願的結果,例如種族和幫派戰爭。

社會原子》的潛在思想引人入勝,布坎南成功地激起了人們對新興社會物理學領域未來發現的興趣。他承認,
關於社會物質內部運作的任何偉大發現都不太可能解決全球社會無數的問題。相反,布坎南認為,我們將繼續“勉強應付”,但“如果我們能夠正確認識到驅動世界的隱藏力量,我們的勉強應付能力將大大提高。”——妮可·布拉南 (Nicole Branan)

尼采的大腦

《大腦中的靈魂:語言、藝術和信仰的腦部基礎》 作者:邁克爾·R·特林布爾 (Michael R. Trimble)。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出版社,2007 年(35 美元)

19 世紀德國哲學家弗里德里希·尼采 (Friedrich Nietzsche) 引用希臘神祇阿波羅 (Apollo) 和狄俄尼索斯 (Dionysus) 來代表人類思想的兩種對比趨勢——阿波羅式的關注邏輯和秩序,以及狄俄尼索斯式的直覺和情感模式。

倫敦大學的行為神經學家邁克爾·R·特林布爾 (Michael R. Trimble) 借鑑了這種二分法,在《大腦中的靈魂》中深入研究了人類文化的神經生物學根源。
特林布爾的重點是音樂、詩歌和宗教——簡而言之,是文化中更具狄俄尼索斯式的元素——他認為這些元素彼此密切相關,並且受到大腦右半球的強烈影響。

正如尼采認為蘇格拉底 (Socrates) 和他的哲學追隨者過於狹隘地阿波羅式一樣,特林布爾批評他的神經科學家同行們過度關注左半球,傳統上認為左半球在語言技能方面占主導地位。他引用各種形式的腦損傷和功能障礙對語言的影響,令人信服地論證了右半球在語言要素(例如
語調、節奏和隱喻的使用——詩歌的素材,但在日常散文中也至關重要)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音樂技能和感知也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右半球,腦部掃描和其他資料證明了這一點;例如,右額葉皮層參與音高的記憶,而右顳葉則處理音色感知。音樂和詩歌都依賴於節奏,都具有喚起強烈情感的能力,並且在宗教儀式中都佔有重要地位。在特林布爾看來,音樂、詩歌和宗教的神經迴路可能在右半球有廣泛的重疊,這是一種可能的聯絡,
神經科學才剛剛開始探索。

為什麼詩歌、歌曲和儀式如此深刻地觸動人們?特林布爾似乎合理的推測是,這些活動利用了右大腦與進化
較早的大腦部分(包括充滿情感的邊緣系統)的連線。在討論為什麼人們喜歡在劇院裡哭泣時,他認為這種哭泣是回到更原始的精神狀態的橋樑。特林布爾呼應了尼采的觀點,即偉大的悲劇藝術需要阿波羅式和狄俄尼索斯式的融合,他斷言,創造力和完整的精神生活取決於左右半球之間的互動。

奇怪的是,儘管《大腦中的靈魂》讚揚了狄俄尼索斯,但它卻保持著明顯的阿波羅式基調;特林布爾的寫作風格有點枯燥,他對自己的患者經歷談之甚少,而是依賴於已發表的文獻。儘管如此,這本書仍然是一次引人深思的神經科學、哲學
和文化的遊歷。——肯尼斯·西爾伯 (Kenneth Silber)

SA Mind Vol 18 Issue 4本文最初以“心智閱讀”為標題發表於 SA Mind 雜誌第 18 卷第 4 期(),第 84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0807-8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