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閱讀

《大眾科學-心智》雜誌2006年12月/2007年1月刊的書評與推薦

笛卡爾 vs. 達爾文

《靈長類動物與哲學家:道德是如何演化的》 作者:弗朗斯·德瓦爾。斯蒂芬·馬塞多和約西亞·奧伯編輯。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2006年(22.95美元)

弗朗斯·德瓦爾認為,人類天生善良且具有社會性。作為一位畢生致力於研究黑猩猩行為的靈長類動物學家,德瓦爾表示,我們應該感謝進化賦予了我們道德行為,其基本先決條件可以在低等動物中找到。

《靈長類動物與哲學家》收錄了德瓦爾在2004年發表的演講稿,以及四位哲學家的回應,他們同意他的一些觀點,但也反對其他觀點。德瓦爾正在對進化論和哲學思想中的自私觀念做出回應。儘管我們可能擁有“自私的基因”,但他認為,我們已經進化成社會性生物,會關心和分享。儘管西方哲學強調個人自主性和理性,但他強調社會關係和我們的情感——並且他在其他動物身上看到了這兩者的證據。如果推動槓桿獲取食物也會給另一隻小鼠帶來痛苦的電擊,小鼠會放棄食物;猴子的反應更強烈且持續時間更長,猿類更是如此。事實上,德瓦爾說,“道德的基石是進化上的古老產物”,動物和人類的道德行為之間存在清晰的連續性。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這本書引人入勝,也具有挑戰性。它的撰稿人努力使用討論動物道德行為的語言——同情、情感等等——因為這些術語不可避免地是如此的人類化。撰稿人還假設讀者會熟悉大衛·休謨、托馬斯·霍布斯、亞當·斯密和其他就人類道德起源進行寫作的哲學家的思想。

討論的關鍵概念之一是心理利他主義:我們可以
根據我們感知到的他人的需求來調整我們的慾望和意圖。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家菲利普·基切爾不相信德瓦爾透過觀察黑猩猩得出的例子充分證明了這些猿類具有心理利他主義,他指出“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靈長類動物與哲學家》中的大部分論點都圍繞著劃分人類和動物道德能力的關鍵界限展開。德瓦爾強調我們與動物的共同之處;其他人則挑出差異,尤其是當涉及到我們的動機和意圖時——這些是實驗不太可能從黑猩猩大腦中探知的。——喬納森·比爾德

火車上的危險

《道德心智:自然如何設計我們普遍的對錯感》 作者:馬克·D·豪瑟。哈珀柯林斯出版社,2006年(27.95美元)

您正在駕駛一輛火車,當您看到前方軌道上有五名徒步旅行者,而一條側線上只有一名徒步旅行者。撥動開關將火車開到側線,殺死一名徒步旅行者但拯救五名徒步旅行者,這樣做可以嗎?大多數人說是的。醫生從一個健康人身上摘取器官來拯救五名病人,這樣做可以嗎?大多數人說不。

但他們常常不知道為什麼他們認為其中一個選擇可以,而另一個選擇不可以。而這個事實暗示我們擁有天生的道德能力。就像有能力的說話者不理解語言的語法基礎一樣,人們往往對什麼是道德有強烈、直覺的看法,但卻無法給出連貫的解釋。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馬克·D·豪瑟想為道德做麻省理工學院語言學家諾姆·喬姆斯基為語言所做的事情——他想發現普遍的“道德語法”。

喬姆斯基提出,人類天生就有一種“普遍語法”,這是一種認知能力,可以幫助我們習得語言並塑造我們應用語言規則的方式。豪瑟
認為我們的道德語法以同樣的方式運作,幫助我們從我們的文化中分離出道德教訓,並對是非做出判斷。

《道德心智》中,豪瑟回顧了我們已經瞭解的關於人類天生能力的知識——例如,即使是嬰兒似乎也理解人和動物有意圖,而無生命的物體沒有。並且他提出了證據表明,我們普遍的道德觀可能基於關於公平、比例和互惠等方面的規則。

這些材料引人入勝,範圍從哲學到人類學再到心理學,包括豪瑟自己的一些原創作品。豪瑟的主要缺點是他有時會失去論證的線索;他堆積了細節,但未能明確他的例子如何支援他的論點。

然而,最終的結果是,我們還不確切知道我們的道德語法是如何運作的,甚至不知道哪些認知能力有助於我們的道德能力。豪瑟的成就是令人信服地論證了這種能力的存在,並提出了許多在我們完全理解它之前必須回答的問題。——庫爾特·克萊納

我沒事,我們都沒事

《社會智力:人類關係的新科學》 作者:丹尼爾·戈爾曼。班塔姆圖書出版社,2006年(28美元)

我們都認識到人類擁有一種特殊的能力——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強——以深刻而直接的方式與他人聯絡。我們看到表演者調動觀眾、醫生治癒病人或母親哄孩子睡覺時都表達了這種品質。為了協調這些任務,一個人必須感知並刺激另一個人的反應和情緒。

1995年,哈佛大學培訓的心理學家和《紐約時報》撰稿人丹尼爾·戈爾曼出版了《情商》,他在書中討論了人類“管理我們自己的情緒和積極關係的內在潛力”的能力。現在他更進一步。在《社會智力》中,他擴大了他的範圍,以涵蓋我們人類彼此聯絡的能力。

“我們天生就有聯絡,”戈爾曼說。“神經科學發現,我們大腦的設計使其具有社交性,只要我們與另一個人互動,它就會不可避免地被拉入親密的腦對腦連線中。這種神經橋樑使我們能夠影響我們與之互動的每個人的大腦——進而影響身體,就像他們對我們所做的那樣。”人與人之間的每一次相遇都會激發情緒。這種神經芭蕾舞刺激我們的神經系統,影響激素、心率、血液迴圈、呼吸和免疫系統。

戈爾曼用軼事點綴他的論述,以說明社會智力的力量。從紐約中央車站多工麵包師羅西·加西亞的櫃檯,到德克薩斯州一位老師充滿憤怒的課堂,他展示了社會敏感性和智慧如何深刻地重塑衝突。在伊拉克的一次遭遇中,一位機智的美國指揮官命令他計程車兵下跪、放下步槍並微笑——從而避免了一場可能致命的衝突,將一群穆斯林暴徒的威脅變成了笑聲。

戈爾曼巧妙地討論了相關的神經通路,包括丘腦和杏仁核,它們共同調節感覺和喚醒刺激。他談到了快速處理社會決策的梭形細胞;感知他人運動的映象神經元;對快樂誘導神經遞質做出反應的多巴胺神經元,這些神經遞質在兩位戀人凝視時自由流動。

作者對這一新興研究領域的介紹性巡視幫助讀者掌握社會神經科學的核心概念,用辛酸的軼事來說明抽象概念,而沒有過多的術語。戈爾曼還解釋了此類研究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鑑於我們具有社會反應性的大腦,我們必須“明智”,他說,並意識到我們的情緒如何影響我們接觸的每個生命的生物學。——裡克·利普金

閱讀、寫作和課間休息                                                                                                       

《玩耍=學習:玩耍如何激勵和提升兒童的認知和社會情感成長》 由多蘿西·G·辛格、羅伯塔·米奇尼克·戈林科夫和凱西·赫什-帕塞克編輯            牛津大學出版社,2006年(45美元)

這本內容豐富的選集背後的兒童發展和學習專家認為,玩耍正受到攻擊。它是當今專注於狹隘的
認知技能趨勢的受害者,是布什政府的《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的倒黴旁觀者。這些作者說,在這場重塑教育的浪潮中被忽視的是,大量研究支援玩耍型別、廣泛的學習和入學準備之間的關係。

編輯多蘿西·G·辛格、羅伯塔·米奇尼克·戈林科夫和凱西·赫什-帕塞克感嘆,在一個“新興的創造性階層重視概念知識和原創思維”的時代,學習方法倒退到了19世紀,例如死記硬背。孩子們必須知道事實,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資訊不斷變化的時代,教師現在卻強調死記硬背。“知識的力量,”他們寫道,“來自於以新的和富有想象力的方式將這些事實編織在一起。”

本書的力量在於它描述了各種各樣的遊戲——假裝遊戲、講故事和故事表演、數學遊戲——以及40多年來將遊戲與注意力持續時間增加、創造力、建設性的同伴互動和心理健康聯絡起來的研究,這僅僅列舉了其中的幾個好處。作者提出了令人驚訝且常常令人沮喪的關於近期行動的報告,這些行動忽視了文獻。我們瞭解到,前所未有的
學前班開除人數的上升,可能源於孩子們在學習曾經被認為適合年齡稍大兒童的技能時感到沮喪。一位作者認為,為了提高考試成績而進行的學術輔導會產生持久的負面後果,包括較差的學習習慣和較低的成績。

這本選集源於費雪-派克資助於2005年在耶魯大學舉行的一次會議,多年來,本書的編輯和作者曾為費雪-派克和其他玩具製造商提供諮詢。因此,本書花一些時間研究關於玩具和影片的教育價值的已知知識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關於媒體、遊戲、嬰兒和幼兒的章節中,費雪-派克兒童研究經理黛博拉·S·韋伯引用了對幼兒的研究,這些幼兒的父母在觀看適合年齡的電視節目和影片時會一起唱歌、拍手並與他們交談。教師們發現,在成人“支架”支援下觀看電視的兒童比獨自觀看的兒童更樂於學習。

儘管《玩耍=學習》的章節寫得很好,但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並對受過教育的普通讀者提出了挑戰。但很難指責作者的徹底性。他們對玩耍非常認真,並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玩耍不是學習的干擾,而是學習的關鍵。——凱倫·A·弗倫克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