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侵犯行為:千刀萬剮

邊緣群體在日常互動中經歷的日常輕視、侮辱和冒犯行為會造成真正的心理傷害

我對我們稱之為“種族微侵犯行為”的研究和工作始於一系列終生的經歷和對人際種族遭遇的觀察。例如,我是第二代亞裔美國人,在美國出生和長大。然而,儘管如此,我仍然不斷收到關於我說“好”英語的稱讚。在擁擠的紐約市地鐵上,所有座位都已坐滿,我注意到總會有一個空座位在黑人乘客旁邊。這些例子和無數其他事件都是種族微侵犯行為。

微侵犯行為是邊緣群體在日常互動中經歷的日常輕視、侮辱、貶低、否定和冒犯行為,這些行為通常來自善意的人,他們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的影響。微侵犯行為反映了內隱偏見或超出意識層面的偏見性信念和態度。社會心理學家已經研究內隱偏見數十年,以及它在人類行為中起到的作用。幾乎任何邊緣群體都可能成為微侵犯行為的物件。每天都會發生針對這些群體的種族、性別、 LGBTQ 和殘疾微侵犯行為。

大多數實施微侵犯行為的人都認為自己是道德和正派的人,絕不會有意識地歧視他人。然而,重要的是要承認,我們誰也無法倖免於繼承我們社會的種族、性別或性取向偏見。讓我們回到開頭的兩個例子,以更全面地理解微侵犯行為的表現、動態和影響。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微侵犯行為通常包含一個“元溝通”或隱藏資訊給目標,這揭示了一種有偏見的信念或態度。儘管肇事者認為他或她是在讚揚我說英語說得好,但對我來說,潛在的資訊是:“你在這個國家永遠是一個外國人。你不是真正的美國人,因為真正的美國人是白皮膚的。”

在地鐵上不願坐在黑人旁邊的資訊是“你應該被避開,因為你可能很危險,是罪犯,或者不懷好意。”我的許多黑人朋友都講述了他們如何與一位單身白人女性一起進入電梯,以及她如何變得緊張,更緊地抓住她的錢包,並恐懼地移開。

微侵犯行為經常向目標傳達他們是外國人、罪犯、危險人物、威脅或次等人類的資訊。我們的研究將這些資訊標記為主題:對於亞裔美國人和拉丁裔美國人來說,你是你所在國家永遠的外國人;對於黑人來說,你可能是罪犯;對於那些認同為 LGBTQ 的人來說,你是一個罪人;如果你是女性,你可能會被性物化。

“棍棒和石頭可能會打斷我的骨頭,但言語永遠不會傷害我”這句諺語表達了一種信念,即微侵犯行為是無害的、微小的、瑣碎的和無關緊要的。微侵犯行為理論的批評者認為,我們是在“小題大做”,並且此類事件與白人可能從粗魯的店員那裡經歷的日常不文明行為沒有什麼不同。然而,我們的研究揭示了造成其對有色人種產生更大危害和不利影響的主要差異。

  • 微侵犯行為在有色人種的生活經歷中是持續不斷的。他們每天從早上醒來到晚上睡覺,從出生到死亡,都在經歷這些冒犯行為。

  • 微侵犯行為是累積的,任何一次冒犯或貶低都可能代表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 微侵犯行為不斷提醒有色人種,他們是二等公民。

  • 微侵犯行為會消耗能量,並導致“種族鬥爭疲勞”的概念。

  • 微侵犯行為象徵著過去的歷史不公,例如非洲奴隸制、奪走這個國家原住民的土地以及二戰期間日裔美國人的監禁。

這些區別導致心理學家將有色人種經歷的日常輕視或侮辱稱為“千刀萬剮”。微侵犯行為遠非無害和良性,而是對目標產生宏觀影響。大量的研究支援這一結論。它們增加了有色人種生活中的壓力,降低了情緒健康,增加了抑鬱和消極情緒,損害了接受者的心理健康,阻礙了學習和解決問題,損害了員工績效,並對目標的身體健康造成了沉重打擊。同樣重要的是,研究結果表明,微侵犯行為降低了有色人種的生活水平,並在就業、教育和醫療保健方面造成不公平現象。

最後,我與大家分享馬丁·路德·金在《伯明翰監獄來信》中的話:“我們這一代人不僅要為壞人的仇恨言語和行為懺悔,還要為好人的令人震驚的沉默懺悔。”這些話促使我們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善意的盟友和旁觀者可以做些什麼來解除和消除他們觀察到的微侵犯行為?

我們在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的研究團隊一直在研究和開發稱為微干預的反偏見教育和培訓策略。這些是目標、父母、重要他人、盟友和善意旁觀者可以採取的日常反偏見行動,以反擊、挑戰、削弱或消除個人和系統性的偏見、偏執和歧視表現。

我們已能夠將微干預措施組織成四個戰略目標:(1)使“隱形”可見,(2)教育施害者,(3)解除微侵犯行為,以及(4)尋求外部支援和幫助。對於那些對我們的研究專案感興趣的人,大部分資訊可以在我們 2020 年發表在《美國心理學家》雜誌上的題為“解除種族微侵犯行為:針對目標、白人盟友和旁觀者的微干預策略”的文章中找到。

正如金所說,面對道德過犯保持沉默和不作為就是同謀和串通。作為一個社會,我們每個人都有道德責任對偏見和偏執採取行動。

德拉爾德·溫·蘇 是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的心理學和教育學教授。他是《日常生活中的微侵犯行為》第二版(John Wiley,2020 年)和《微干預策略:你可以做什麼來解除和消除個人和系統性種族主義和偏見》(John Wiley,2020 年)的作者。

更多作者:德拉爾德·溫·蘇
SA 特刊 第 30 卷 第 3s 期本文最初以“微侵犯行為:千刀萬剮”為標題發表於SA 特刊 第 30 卷 第 3s 期 (),第 48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racism0621-4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