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昨天表示,大量甲烷正以驚人的速度從西伯利亞以東的海底冒出,可能加速氣候變化。
這種氣體從東西伯利亞北極陸架冒出,是因為變暖的海水正在融化永久凍土,使得被困在下方的甲烷得以逸出。該海底區域釋放的甲烷量大致相當於科學家認為全球海洋釋放的總量。
但來自美國、俄羅斯和瑞典的科學家團隊昨天在《科學》雜誌上發表的研究結果表明,這項發現將如何影響未來變暖的預測還很難說。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阿拉斯加大學費爾班克斯分校的納塔利婭·沙霍娃說:“海底甲烷沉積物直到最近還被認為被海底永久凍土可靠地密封著。” “但我們現在的情況是,每年有多達 1000 萬噸的甲烷從海底逸出。這意味著永久凍土不再充當防止這種洩漏的不可滲透的蓋子或密封。”
沙霍娃表示,目前沒有足夠的資訊來判斷從東西伯利亞北極陸架(覆蓋超過 81 萬平方英里)滲出的甲烷是否預示著強效溫室氣體的一個重要新來源的出現。甲烷被認為是比二氧化碳強 20 到 30 倍的溫室氣體。
釋放量是否會增加的不確定性
她和她的同事在 2003 年至 2008 年間多次研究考察中收集的資訊表明,該地區擁有 100 個甲烷“熱點”,每年向大氣中排放 800 萬噸甲烷氣體。
這只是全球每年排放的 4.4 億噸甲烷氣體中的一小部分,這些甲烷氣體來自人類活動和自然來源的結合,例如溼地中腐爛的植物、白蟻和野火。
但沙霍娃指出,科學家們原本認為海底永久凍土不會開始融化並釋放氣體。她說,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以弄清楚從東西伯利亞北極陸架洩漏的甲烷是一種持續、穩定的現象,還是表明隨著海底永久凍土融化,一種新的氣體來源正在出現。
西伯利亞地區上空的水溫平均為零下 1.8 至 1 攝氏度,比有助於陸地永久凍土保持冰凍狀態的空氣溫度高 12 至 17 度。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科學家馬丁·海曼表示,目前那裡逸出的甲烷量“微不足道”,儘管這種情況可能會改變。
他在《科學》雜誌上發表的評論中說:“在持續變暖的趨勢下,這種情況會持續下去嗎?” “我們不知道。”
變暖的河流融化了永久凍土
在西伯利亞地區甲烷洩漏的訊息傳出之前,去年也有一份類似的報告,英國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在挪威以北的巴倫支海的海底發現了 250 股甲烷羽流。
沙霍娃昨天在與記者交談時表示,流入她研究區域的河流徑流似乎正在變暖,並提高了靠近海底的水溫,而永久凍土就位於海底。
她還指出,東西伯利亞北極陸架上空的水域異常淺,平均深度僅為 148 英尺。這意味著從海底逸出的甲烷幾乎沒有機會在上升到海面時溶解或氧化。
“它只是逸出了,”她說。
轉載自 Climatewire,經 Environment & Energy Publishing, LLC 許可。www.eenews.net, 202-628-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