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在一個多世紀前就已知道,某些細菌可以進行厭氧呼吸,即在沒有氧氣的情況下呼吸,但直到近幾十年,研究人員才開始利用這一特性來製造有用的材料。現在,電氣工程師們找到了一種方法,利用這種細菌來製造一種新興的二維材料,稱為二硫化鉬 (MoS2),它可以形成只有幾個原子厚的薄片,並有望用於未來的電子產品。這項新發現發表在 Biointerphases 雜誌上,可能有助於避免需要嚴苛合成環境的令人生畏的合成過程。
倫斯勒理工學院的電氣工程師、該論文的資深作者 Shayla Sawyer 說:“石墨烯 是二維材料中突破性的超級明星。” 但 MoS2 “的不同之處在於它帶來了新的‘技能’。” 石墨烯和 MoS2 都堅固而柔韌,並且可用於構建未來主義感測器 和能量收集系統。然而,石墨烯是一種電導體,而 MoS2 是一種半導體——一種其電導率可以透過外部刺激(如光)來操縱的物質。
Sawyer 說,MoS2 “在化學上也更通用一點”。例如,可以很容易地改變該化合物的表面以幫助捕獲微生物。但它很難合成;阿爾伯塔大學的材料工程師 Zhi Li 說,這個過程可能涉及 200 至 500 攝氏度的溫度和 10 倍大氣壓的壓力,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為了規避這個問題,Sawyer 和她的同事們利用 Shewanella oneidensis 的厭氧呼吸設計了一種新的合成技術。倫斯勒理工學院的生物電氣工程師、該論文的第一作者 James Dylan Rees 說,當這種細菌呼吸空氣時,它最終會將電子轉移到氧原子上。但在厭氧環境中,同樣的生物體可以將電子轉移到特定的金屬化合物上。Rees 說,在“經過一些試驗和錯誤”以確定要使用的最佳金屬化合物後,該團隊將它們與細菌一起放入一個幾乎無空氣的瓶子中。然後,細菌在呼吸過程中將其電子傳遞給化合物,在兩週的過程中產生 MoS2 奈米顆粒作為副產品。
Li 說他喜歡這種新方法提出的在室溫下可持續製造 MoS2 的方法。但他指出,如果要可靠地用於感測器和電池等電氣裝置,能夠控制材料原子重複模式的均勻性非常重要。Sawyer 說她的團隊仍然需要在這方面努力——當與活細菌打交道時,這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任務。
但她補充說,使用細菌合成材料的未來是光明的:“我們真的只是觸及了可能性的表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