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與世隔絕的北極狐種群,只以海洋動物為食,似乎正在慢慢屈服於汞中毒。
梅德內島(Mednyi Island)——俄羅斯白令海科曼多爾群島之一——上的狐狸是北極狐(Vulpes lagopus)的一個亞種,可能已經與世隔絕數千年。它們曾經數量眾多,足以支援一個小而繁榮的毛皮獵人團體。在 20 世紀 70 年代人類廢棄定居點後,狐狸數量開始驟減,從 1000 多隻減少到今天的不足 100 只。
莫斯科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想 выяснить 人口數量驟減是否是由獵人及其狗引入的疾病引起的,因此他們與柏林萊布尼茨動物園和野生動物研究所野生動物疾病部門負責人亞歷克斯·格林伍德(Alex Greenwood)以及德國和冰島的其他同事合作。他們篩查了在梅德內島捕獲的狐狸和科曼多爾群島狐狸博物館標本的毛皮中四種常見的犬類病原體。他們只發現了一些弓形蟲(Toxoplasma gondii)寄生蟲病例,這種寄生蟲會引起弓形蟲病,但這本身並不能解釋人口數量的驟減。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危險的飲食
因此,研究人員調查了狐狸的飲食。梅德內島的狐狸以捕獵海鳥和尋覓海豹屍體為生。由於汞等汙染物已知會在海洋動物體內積累,特別是在北極地區,他們檢測了狐狸體內的重金屬,並發現了高含量的汞。狐狸的毛髮平均每公斤含有 10 毫克汞,峰值達到 30 毫克/公斤。相比之下,冰島內陸狐狸的汞含量較低,約為 3.5 毫克/公斤。
格林伍德的團隊還將梅德內島狐狸的汞含量與鄰近的白令島種群以及冰島沿海狐狸種群的汞含量進行了比較。那裡的汞含量也很高。但白令島種群和冰島沿海狐狸沒有像梅德內島的親戚那樣經歷同樣的人口數量驟減。研究結果於 5 月 7 日發表在期刊《PLoS ONE》上。
研究人員認為,不同之處在於梅德內島的狐狸沒有其他食物選擇。白令島比梅德內島大,有小型哺乳動物,如旅鼠和田鼠,以及產生垃圾供狐狸食用的居民。同樣,冰島沿海狐狸也可以選擇遷徙到內陸來改變它們的飲食。
格林伍德說:“關鍵不在於它們吃什麼,而在於它們在哪裡吃。” “梅德內島的狐狸可能更容易受到全球汞含量增加的影響。”
但加拿大魁北克大學裡穆斯基分校的北極生態學家多米尼克·貝爾託(Dominique Berteaux)警告說,該團隊並未在本研究中明確證明汞汙染與人口數量下降之間存在聯絡。“這始終是一個假設,但很難證明,”他說。
冰島雷克雅未克大學的研究合著者埃斯特·魯特·烏恩斯坦斯多蒂爾(Ester Rut Unnsteinsdóttir)是冰島蘇達維克北極狐中心的主任,她希望研究結果能讓人們更加意識到北極水域的汙染。“我們也吃海鮮,”她說。“也許他們會停下來思考,‘我們能做些什麼來保持海洋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