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意象技術幫助虐待受害者

虐待受害者從汙染感中獲得解脫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兒童期性虐待的倖存者通常報告持續存在的被汙染感。這種影響可能導致自尊和身體形象問題、關係問題以及強迫性清洗等行為問題。現在,《行為矯正》雜誌一月刊上的一項研究發現,一種透過心理意象訴諸邏輯和情感的治療方法可以幫助緩解這些侵入性感覺。

德國法蘭克福歌德大學的心理學家測試了一種簡短的治療方法,包括一次療程和一次後續“強化”會議。首先,治療師和參與者討論了他們汙染想法的細節——感覺如何、何時何地發生以及如何影響日常生活。然後,參與者被指示在網際網路上研究人體皮膚細胞重建的頻率。他們還計算出自上次與施虐者接觸以來,他們與創傷相關的身體區域的細胞被替換了多少次。(皮膚細胞每四到六週重建一次;粘膜更頻繁。)受試者與治療師討論了這些事實的含義——例如,“現在覆蓋我身體的皮膚細胞中,沒有一個與我的施虐者接觸過。”最後,他們進行了一項練習,想象自己脫落了受汙染的皮膚。

結果發現,這種治療方法顯著降低了被汙染感,並且——令研究人員驚訝的是——總體創傷後應激評分也降低了。研究作者克斯汀·榮格表示,事實資訊與心理意象的結合是關鍵,因為僅憑資訊可能會讓患者瞭解事實,但在情感層面上並未感受到它們的真實性。她表示,在這一點上,“我們引入意象技術作為將理性資訊從頭腦傳遞到內心的工具”。 “影像比口頭資訊更能有效地改變情緒。”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本文以“精神清潔”為題印刷出版。

Tori Rodriguez是一位記者和心理治療師,常駐亞特蘭大。她的作品也曾發表在《大西洋月刊》、《女性健康》和《Real Simple》上。

更多作者:Tori Rodriguez
SA Mind Vol 23 Issue 2本文最初以“精神清潔”為標題發表於SA Mind 第 23 卷第 2 期(),第 6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051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