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大約2.35億年前,兩種奇特的、類似哺乳動物的爬行動物,有點像長滿鱗片的鼠類,每一種都比一條麵包還小,漫步在古代巴西,很可能以捕食者用尖牙捕捉到的昆蟲為食。
研究人員表示,對新發現的兩種犬齒獸物種(一個孕育了所有現存哺乳動物的類群)的分析,揭示了哺乳動物是如何從這些晚三疊紀生物進化而來的。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巴西里奧格蘭德聯邦大學的古生物學家阿古斯丁·馬蒂內利在電子郵件中告訴Live Science:“這些新的化石幫助[我們]更詳細地瞭解孕育了哺乳動物群的前哺乳動物形態的演化,其中包括我們人類(Homo sapiens)。[照片集:哺乳動物進化史]”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持續產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犬齒獸出現於恐龍之前,首次出現在化石記錄中大約在2.6億年前的二疊紀時期。研究人員表示,它們的後代包括有袋哺乳動物和胎盤哺乳動物(通常被認為是哺乳動物的毛茸茸的生物),以及單孔目動物——產卵而不是生育幼崽的哺乳動物,例如 鴨嘴獸 和針鼴。
然而,研究人員表示,生活在晚二疊紀和早三疊紀時期的早期犬齒獸並不是哺乳動物,而是具有類似哺乳動物的頭骨和下顎的爬行動物。
自1946年以來,新發現的犬齒獸物種之一的標本一直儲存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地球科學博物館的收藏部門。那一年,巴西古生物學家L.I. Price在巴西南部里奧格蘭德州聖克魯斯杜蘇爾市的岩石中發現了兩個頭骨和兩個下顎,這些岩石的年代介於2.37億年至2.35億年前。
這些標本屬於一種小型動物,身長約12英寸(30釐米),具有異常大而突出的上犬齒,表明它 以昆蟲為食。這種生物的解剖結構表明,它是已滅絕的肉食性犬齒獸科Probainognathidae的一部分。
事實上,新發現的物種可能與在阿根廷西部拉里奧哈省的三疊紀岩石中發現的物種Probainognathus jenseni有關。但研究人員表示,新發現的生物體足夠獨特,可以證明它擁有自己的屬和種:Bonacynodon schultzi。這個名字是為了紀念兩位傑出的古生物學家,來自阿根廷的何塞·波拿巴和來自巴西的塞薩爾·舒爾茨,他們一生都致力於研究南美洲的三疊紀化石。
研究人員表示,另一種新發現的犬齒獸物種也在里奧格蘭德州被發現,它是從較少的遺骸中鑑定的——只有一塊 帶牙齒的下顎。科學家們將其命名為Santacruzgnathus abdalai,以紀念研究南美洲和非洲犬齒獸的阿根廷古生物學家費爾南多·阿布達拉。
馬蒂內利說,S. abdalai 大約是B. schultzi的一半大小,長度僅為6英寸(15釐米)。S. abdalai牙齒的形狀和齒列“讓人想起早期哺乳動物的牙齒”。
然而,專家在2011年告訴Live Science,這兩種犬齒獸都生活在已知最早的哺乳動物出現之前的數百萬年:一種 鼩鼱狀生物 大約在1.6億年前生活在今天的中國。
這項新研究於今天(10月5日)在 PLOS ONE期刊上線上發表。
版權所有 2016 LiveScience,Purch公司。保留所有權利。未經許可,不得釋出、廣播、改寫或重新發布此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