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知道如何稱呼上個月飛掠地球的那個來自星際空間的神秘物體了。
這個闖入者——在我們的太陽系內觀察到的第一個已知的星際天體——被命名為“奧陌陌”,在夏威夷語中意為“來自遠方的信使首先到達”,國際天文學聯合會 (IAU) 的代表昨天(11 月 14 日)宣佈。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還批准了“奧陌陌”的官方科學名稱:1I/2017 U1。這是首個此類稱號;“I”代表“星際”。以前,像“奧陌陌”這樣的小天體都會收到標準的彗星或小行星名稱,分別以“C”或“A”代替“I”。[由內而外解釋的太陽系(資訊圖)]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訂閱,以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報道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重大故事。
“奧陌陌”最早由夏威夷的 Pan-STARRS1 望遠鏡的天文學家在 10 月 19 日發現。這個小天體最初被歸類為彗星,但在進一步觀察後發現沒有彗發(圍繞彗星核心的模糊氣體和塵埃雲)的證據,因此被視為小行星。
對“奧陌陌”軌跡的分析很快顯示,它處於雙曲線路徑上——也就是說,它將飛出太陽系。而且這個天體似乎沒有與任何行星發生過引力遭遇,從而將其推上這樣的路徑,這強烈表明“奧陌陌”來自星際空間,研究人員表示。
天文學家已經確定,“奧陌陌”在 9 月 9 日最接近太陽,然後在 10 月 14 日以 1500 萬英里(2400 萬公里)的距離掠過地球——大約是我們地球到月球距離的 60 倍。研究人員表示,該天體現在正以相對於太陽約 98,400 英里/小時(158,360 公里/小時)的速度向外太陽系飛馳。
雖然“奧陌陌”的成分尚不清楚,但馬薩諸塞州劍橋市小行星中心 (MPC) 的主任馬修·霍爾曼上個月告訴 Space.com,該天體可能更像冰而不是岩石。霍爾曼說,這是因為在太陽系外圍形成的星體——因此最有可能被踢入星際空間——往往是冰冷的。
Pan-STARRS 團隊提出了“奧陌陌”的通用名稱,該建議已獲得 MPC 的批准,MPC 是負責收集我們太陽系中小行星和彗星資料的組織。
MPC 在國際天文學聯合會 (IAU) 的主持下運作,IAU 是官方天文名稱的仲裁者。MPC 提議為星際天體建立一個新的正式命名方案——用“I”代替彗星或小行星的“C”或“A”——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執行委員會很快就同意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代表說。
“考慮到人們對小行星的觀測和軌道確定越來越感興趣……預計對 1I/2017 U1(‘奧陌陌’)的發現將很快迎來更多此類來自星際空間並進入太陽系內部的闖入者的發現,”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代表昨天在一份宣告中寫道。“它們的命名方案已經準備就緒,而為它們分配一個名稱的程式,類似於用於小行星的程式,將很快決定。”
編者推薦
版權所有 2017 年SPACE.com,Purch 公司。保留所有權利。未經允許,不得釋出、廣播、重寫或重新分發此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