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他們發現了導致潰瘍的細菌,澳大利亞醫生J. Robin Warren和Barry Marshall獲得了200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在Warren和Marshall於1979年發現之前,醫生們認為壓力導致的胃酸過多會侵蝕胃壁並導致潰瘍。處方治療範圍從清淡飲食到阻止胃酸產生的藥物,最終到手術。然後,在檢查潰瘍患者的胃組織樣本時,Warren注意到螺旋形細菌的存在。沒有人預料到這種生物能夠承受胃中嚴酷的酸性條件。但是,這些狡猾的微生物似乎生活在胃壁厚厚的粘液層下,並且在Warren的觀察中,可疑地靠近炎症區域。Warren在年輕的實習生Barry Marshall的幫助下,直到1982年才最終在實驗室中培養出這種細菌。最終,在其他研究人員的參與下,這種微生物被命名為幽門螺桿菌。
研究人員現在知道,大約50%的人類胃中寄生著這種細菌。幸運的是,並非每個胃中寄生這種微生物的人都會經歷潰瘍,但症狀確實發生在10%到15%的感染者中。幽門螺桿菌會引起問題,因為它自然會釋放化學物質,吸引誘導胃部炎症的細胞。該生物也是游泳高手,很容易避開胃部的肌肉收縮,而肌肉收縮的作用是沖洗掉其他內容物。如果不治療,這種細菌會導致嚴重的潰瘍,也容易使人患上胃癌。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如今,治療潰瘍最有效的方法是抗生素療法。有人認為,根除這種細菌可能會導致其他疾病,包括食道疾病。但是,發現一種常見的胃病與微生物有關,這為查明其他慢性炎症性疾病(如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類風溼性關節炎和動脈粥樣硬化)的根源帶來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