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大師:鳴禽的高速大規模遷徙

一種新型光敏揹包首次繪製了鳴禽的遷徙路線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觀點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正值嚴冬之際,任何人都想儘快向南遷徙,這似乎是理所當然的,包括一些常見的美國鳴禽,新的研究表明,它們飛往冬季熱點的速度比之前認為的要快得多。研究人員今天在《科學》雜誌上報告說,他們首次能夠繪製出整個飛行路線——其中一些路線超過 4,600 英里(7,500 公里)——從夏季北美繁殖地到溫暖的中美洲和南美洲冬季家園的畫眉和紫燕。

多倫多約克大學生物學教授、主要研究作者布里奇特·斯圖奇伯裡說,也許更令人驚訝的是,返回的旅程甚至更快:一隻紫燕僅用 13 天就從巴西飛到賓夕法尼亞州,每天飛行超過 310 英里(570 公里)。

在遍佈整個大陸的庭院、森林和田野中數十億隻迷人的鳴禽中,人們對它們許多鳥類每年兩次的大遷徙知之甚少。 馬克斯·普朗克鳥類學研究所遷徙和免疫生態學系主任馬丁·維克爾斯基在德國拉多夫採爾表示,他懷疑這些小動物速度很快,但表示這項研究“標誌著遷徙研究的新時代”。他指出,科學家們首次能夠繪製出這些鳴禽的完整路線,這些鳴禽的數量在過去 40 年中減少了多達 30%。他估計,每年約有 50 億隻鳴禽進行洲際遷徙。

為了進行這項研究(部分由美國國家地理學會資助),研究人員於 2007 年在賓夕法尼亞州北部的各自繁殖地捕獲了 20 只紫燕和 14 只畫眉,併為它們配備了微型地理定位器(一種記錄和儲存日光資料的微型裝置),這些定位器像微型鳥類揹包一樣綁在它們的腿上。斯圖奇伯裡在一次電話會議上說,早期的試驗發現,這種重量約為 0.05 盎司(1.5 克)或約佔鳥類體重 3% 的配件,不會影響飛行、築巢、交配或覓食行為。

當這些鳥在 2008 年春天返回時,科學家們能夠重新捕獲兩隻紫燕和五隻配備了迷你資料包的畫眉。研究人員能夠從地理定位器中的資訊中推斷出鳥類在遷徙過程中大約在 180 英里(300 公里)範圍內的位置,這些資訊根據記錄的陽光水平提供了當天時間的線索。

斯圖奇伯裡說:“這項研究的保護意義是巨大的,”她指出,這將提供關於鳥類冬季棲息地以及它們可能在那裡面臨的棲息地威脅的見解。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推測,熱帶森林砍伐、殺蟲劑和氣候變化可能正在影響鳥類的冬季棲息地,而森林破碎化和草原喪失可能是繁殖地的問題。次等的棲息地,如果不能提供足夠的食物、休息或庇護所,可能會導致鳥類體質較弱,可能無法完成艱苦的旅程——尤其是那些研究表明抄近路飛越墨西哥灣的鳥類,這是一次 12 到 14 小時的不停飛行。

更清楚地瞭解鳥類遷徙路線還可以幫助監測鳥類傳播疾病的蔓延,並更好地預防鳥類和飛機之間的碰撞,維克爾斯基說。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辦法追蹤這些矮小的鳥類進行國際遷徙,因為全球定位系統 (GPS) 裝置太大太笨重,而小型無線電發射器只能在短距離內工作。維克爾斯基指出,目前,像鶚和其他猛禽等較大的鳥類是人們瞭解最多的鳥類之一,因為它們足夠大,可以攜帶更精密的裝置——其中一些裝置甚至可以監測心率和環境資訊。

維克爾斯基稱這項研究是“向前邁出的重要一步”,但表示這“僅僅是此類工作的開始”。他希望研究人員很快能夠創造出足夠小的 GPS 跟蹤或其他更具體的裝置,以安裝在這些鳥類身上,最終甚至安裝在蜂鳥甚至大型昆蟲身上。

與此同時,斯圖奇伯裡和她的團隊正在熱切等待去年夏天綁在 35 只畫眉和 20 只紫燕背上的地理定位器的返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