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變化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自然常數理應保持不變,但物理學家現在發現質子或電子的質量可能隨時間變化。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的研究人員及其同事在實驗室中研究了用極紫外雷射束照射氫氣所吸收的波長。他們將其與在智利歐洲南方天文臺讀取的氫雲發光資料進行了比較,氫雲吸收了來自遙遠類星體的輻射,這些光起源於 120 億年前。兩種情況中某些波長的位置都取決於質子與電子的質量比。目前,質子的質量大約是電子質量的 1,836 倍。在 4 月 21 日的《物理評論快報》中,科學家們報告說,自宇宙初期以來,質子與電子的質量比率顯然降低了萬分之。

這些發現補充了最近有爭議的觀測結果,即描述電磁力整體強度的精細結構常數略有增加。

Charles Q. Choi大眾科學的特約撰稿人。他的作品也曾發表在紐約時報科學自然連線LiveScience等刊物上。在業餘時間,他遊歷了七大洲。

更多作者:Charles Q. Choi
大眾科學 Magazine Vol 295 Issue 1本文最初以“質量變化”為標題發表於《大眾科學》雜誌第 295 卷第 1 期(),第 33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706-33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