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尋找人類在漫長的火星任務中可能面臨的潛在危險時,科學家們不遺餘力——包括在宇航員腎臟中以異常高頻率出現的結石。
健康的腎臟過濾血液,平衡身體的水分、鹽分和礦物質,並將廢物以尿液形式排出。當這個過程出錯時,痛苦的腎結石——由鹽類和鈣等物質形成的硬塊——可能會在這個重要器官中形成。研究人員推測,宇航員容易患腎結石,是因為骨骼在微重力環境下退化得更快,導致血液中鈣水平升高。但即使在太空旅行者返回地球多年後,這些結石的驚人發生頻率也表明還有其他因素參與其中。
為了調查,近期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一項研究的作者,探索了微重力和銀河宇宙射線如何影響腎功能——特別是腎臟中稱為腎小管的部分,腎小管有助於維持健康的鹽和礦物質水平。該團隊分析了來自太空宇航員和地面及太空齧齒動物的資料:太空中的齧齒動物經歷了微重力和輻射力的綜合影響,而地面實驗則讓科學家們能夠分離出每種影響的效果。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方式是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產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腎臟具有非凡的反應性和適應性——但這些特性也可能對它們不利。當微重力改變身體內部液體的分佈時,腎小管往往會萎縮;這種作用會阻礙器官正確過濾鈣和鹽的能力,增加腎結石和其他健康問題的風險。而萎縮的腎小管更容易受到高能宇宙射線的傷害。“微重力和銀河輻射之間存在著一種不祥的聯盟,”研究主要作者,倫敦大學學院的腎臟生理學家基思·西耶夫說。
微重力的影響在回到地球后可能是可逆的。但輻射“就像一個保齡球,你抓住它並扔向”身體細胞,喬治城大學的放射治療研究員埃萬傑利亞·萊亞基斯說。“你將損害DNA、蛋白質和細胞器”,可能造成永久性損傷。在地球保護性大氣層之外,高能粒子流轟擊並破壞產生能量的線粒體,同時擾亂關鍵的蛋白質生產過程。微重力引起的腎小管重塑可能會使重要的血管僵硬,增加它們對輻射引起的炎症和組織損傷的易感性。
西耶夫說,這些令人沮喪的結果可能甚至低估了對宇航員腎臟造成損害的風險。他補充說,迫切需要更多研究來加強旨在散射入射輻射的宇宙飛船遮蔽。
“這是一項門戶研究,”愛丁堡大學的腎臟生理學家馬修·貝利說。研究結果可能有助於闡明地球上的腎臟疾病機制,並且可能為更有效地保護器官免受輻射提供建議——從而擴大對抗癌症的放射治療範圍。
“我們是永不安分的探險家;毫無疑問,我們將前往[火星],”貝利補充說。“但大多數人沒有想到讓這一切成為可能所需的健康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