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NASA的火星大氣與揮發演化探測器(MAVEN)的首批影像顯示,一顆行星正在失去自身物質。氫原子流正從這顆紅色星球漂流到太空深處。
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行星科學家、MAVEN任務首席研究員布魯斯·雅科斯基表示,這些圖片首次清晰地展示了關鍵元素如何從火星大氣層中流失。 MAVEN的任務目標 是測量太陽風和其他因素如何侵蝕火星大氣層,以便科學家們能夠更好地推斷曾經濃厚的大氣層在數十億年間是如何變得稀薄的。這一過程將火星從一顆相對溫暖、潮溼的行星變成了一個主要乾燥、主要冰凍的荒原。
MAVEN於9月21日開始環繞火星執行。最新發布的影像來自該探測器的紫外線光譜儀,拍攝於探測器距離火星還相對較遠時,當時它以約每35小時一次的速度完成繞火星的橢圓軌道。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能夠擁有未來。
科羅拉多大學的MAVEN科學家邁克·查芬在10月14日的新聞釋出會上討論了研究結果,他表示,氫似乎以團塊和流的形式離開火星大氣層,延伸到太空約10個火星半徑的距離。氫來自在上層大氣中分解的水蒸氣;由於氫比氧輕得多,因此更容易逃逸到太空中。
查芬說:“這有效地從火星大氣層中去除了水分。”
其他影像顯示,氧和碳也正在從火星上漂離,儘管這些較重的原子比氫更靠近火星聚集。在深層大氣中,氧氣形成臭氧分子,並在火星南極附近積聚。
自從拍攝這些照片以來,MAVEN已經收緊了軌道,現在每4.6小時繞火星一週。這個有利位置將使其能夠更詳細地瞭解揮發性物質是如何從大氣層中逃逸的。但該探測器將更難看到它們是否可能傳播到遠離行星的遙遠距離。
本週晚些時候,MAVEN將把它的視野從火星移開,拍攝賽丁泉彗星的照片,這顆彗星預計將於10月19日掠過火星。MAVEN還將在彗星過境前後幾天對火星大氣層進行成像。與其他目前環繞火星執行的航天器一樣,當彗星最接近時,它將躲在行星後面,以保護自己免受可能以每秒56公里的速度衝入的塵埃雲的影響。
本文經許可轉載,並於2014年10月14日首次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