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哺乳動物物種中,雄性並不比雌性大

一項新研究糾正了查爾斯·達爾文150年前提出的、並在此後一直被重複的帶有偏見的假設

White Camargue Horses galloping on the water

卡馬格馬。

USO/Getty Images

在《人類的由來》中,查爾斯·達爾文提出,在大多數哺乳動物物種中,雄性比雌性大。儘管達爾文沒有引用證據來支援這一說法,但他對性體型二態性的觀點很快被接受為事實,並且至今仍占主導地位。

但達爾文在這件事上似乎錯了。一項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針對429種哺乳動物物種的分析表明,只有45%的物種雄性比雌性大。幾乎相同數量的物種,即39%,兩性體型大小大致相同。而在16%的物種中,雌性比雄性大。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普渡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博士後研究員凱亞·湯巴克說:“一直以來,對於雄性體型更大的說法存在著非常強大的慣性,但這僅僅是基於達爾文隨意的說法,而證據實際上並不支援它。” 這種說法持續如此之久,“可能反映了西方社會傾向於透過男性視角看待問題的偏見。”


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A pair of beisa oryx with long horns on the plains of Kenya.

兩隻東非長角羚在肯亞平原上漫步。雖然大多數牛科動物的雄性比雌性大,但東非長角羚的體型差異不大,而且雌雄都有角。

圖片來源:凱亞·湯巴克

湯巴克發現自己偶然地進行了這項新研究,此前她和一些其他研究人員在一次線上研討會上開始辯論是什麼因素塑造了雌雄體型相同的物種的雄性和雌性的攻擊性。沒有人知道答案,所以湯巴克決定對此進行調查。但她很快意識到,她首先要處理另一個問題:缺乏關於實際有多少物種的雄性和雌性體型相同的可靠資料。她說,她尋找答案的過程變成了一個近三年的“新冠疫情期間的熱情專案”,這是她在紐約城市大學亨特學院擔任博士後期間進行的。

湯巴克發現,過去大多數比較雄性和雌性體型的研究只考慮了雌雄各自的平均體重。然後,作者根據他們為確定是否存在差異而設定的任何臨界值得出結論。“這太隨意了,”湯巴克說。幾乎所有這些論文都強化了達爾文的觀點,即哺乳動物物種中雄性比雌性大。

湯巴克和她的同事確實發現了一篇論文,該論文在作者得出的結論方面明顯打破了這種趨勢:生物學家凱瑟琳·拉爾斯在1976年發表的一項研究。她研究了哺乳動物類群的體型模式,發現大多數物種並沒有表現出極端的性體型二態性,而且體型較大的雌性也出奇地常見。然而,湯巴克說,她的發現經常被忽視或誤解。“到那時,關於雄性體型更大的說法已經存在了100年,所以它一直延續了下來,”她補充道。

湯巴克和她的同事開始填補空白,他們進行了全面的文獻回顧,經常求助於幾十年前發表的“晦澀”論文,她說。他們不僅尋找與雌雄體型相關的平均值,還尋找圍繞平均值的方差度量,以便他們可以應用統計檢驗來確定一個物種是否真的表現出二態性。

湯巴克發現,過去關於這個主題的大多數研究也偏向於魅力型物種,如食肉動物、靈長類動物和有蹄類動物。她和她的同事糾正了這一點,方法是在16個哺乳動物目的每個目中抽取了5%的物種樣本,這些目至少包含10個物種,這些類群從蝙蝠到齧齒動物不等。他們還在另一個目——勞亞獸總目的3.8%的物種中進行了抽樣,勞亞獸總目包括鼴鼠、鼩鼱和刺蝟。

研究結果表明,雌雄體型相似的哺乳動物物種數量幾乎與雄性體型較大的物種數量相同。湯巴克說,這一觀察結果提出了一個問題,即為什麼會這樣。

在20世紀70年代,拉爾斯試圖透過提出“大母親”假說來解釋這一點,或者說體型較大的雌性可能更能夠產生成功的後代。然而,這仍有待進一步探索。

斯德哥爾摩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馬林·阿-金說,可以肯定的是,新的發現將影響“未來研究的方向以及應該追求哪種型別的問題”,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她說:“對關於性別差異的普遍假設的質疑和重新評估是我稱之為‘女性轉向’的持續過程的一部分。關於女性的看法已經[改變]並且仍在改變,從被動、嬌羞和與一個男性交配——到現在,在哺乳動物中,通常比男性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