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發表在《自然方法》雜誌上的一篇論文指出,雄性而非雌性實驗者會在齧齒動物中引起強烈的壓力,從而抑制疼痛反應。研究表明,這種反應會影響齧齒動物的行為,並可能混淆動物研究的結果。
作者在調查實驗者的存在是否會影響齧齒動物疼痛研究時,發現了這種令人驚訝的性別差異。多年來,軼事報告表明,當處理者留在房間裡時,齧齒動物的疼痛反應會減弱。
蒙特利爾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疼痛研究員、主要作者傑弗裡·莫吉爾說,這種明顯的效應是“人們多年來在會議上一直在竊竊私語的事情”。“但沒有人費心繫統地研究過這個問題。”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莫吉爾的團隊測量了小鼠和大鼠對腳踝注射的反應,分別在不同實驗者在場的情況下或獨自在空房間中(實驗者注射後迅速離開)。令他們驚訝的是,根據使用小鼠痛苦表情量表分析的疼痛程度,當房間裡留下的實驗者是男性而非女性時,動物的疼痛反應似乎降低了約 40%。
前一天晚上男性穿過的 T 恤衫放在動物所在的房間裡,也產生了同樣的效果。來自腋窩的化學物質氣味(稱為腋下分泌物)也是如此,其中一些化學物質在雄性哺乳動物中的濃度高於雌性。
但女性實驗者並沒有改變動物的疼痛反應——事實上,女性的存在(或她們的 T 恤衫)似乎抵消了對男性的反應。
壓力減輕疼痛
當作者們深入研究時,他們發現這些男性氣味刺激並沒有像鎮痛劑那樣作用於疼痛通路。相反,承受壓力的動物的血液中應激激素皮質酮水平升高。壓力實際上暫時抑制了疼痛反應。
不僅僅是男性會引起齧齒動物的壓力峰值,任何附近的雄性動物,包括豚鼠、大鼠、貓和狗,也會引起壓力峰值。接受測試動物的雄性同籠夥伴是唯一的例外,它們不會引起應激激素水平的變化。
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員在另一項行為測定(稱為曠場試驗)中複製了這種效應,曠場試驗測量的是焦慮而不是疼痛。莫吉爾的瑞典合作者在他們自己的實驗室中重複了該研究的一些實驗,並得到了相同的結果。
莫吉爾說:“歸根結底,接觸男性刺激的氣味對小鼠來說是很有壓力的——與其他已知的壓力源相比,壓力之大令人震驚。”
這種應激反應不僅僅是一種好奇心,它還會給研究結果帶來意外。在重新分析該小組過去的研究資料(例如對熱水的疼痛敏感性)時,研究人員發現,男性測試的小鼠比女性測試的小鼠表現出更低的基線疼痛敏感性。加利福尼亞州斯坦福大學研究小鼠行為和福祉的約瑟夫·迦納說,這項工作間接證明了對幾乎任何型別的醫學研究的潛在影響。
實驗者應如何解決這種潛在的強大混雜因素?莫吉爾說,這些發現至少應促使研究人員在其出版物中報告實驗者的性別,如果實驗者在中途更換,則應將性別納入分析中的一個變數。
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研究動物對實驗者反應的心理學榮譽退休教授道格拉斯·沃爾斯滕說:“這是很多人不希望發生的那種結果。”沃爾斯滕說,應該更認真地對待這種影響。“我認為這篇論文會讓人們更加意識到這一點。”
迦納說,動物研究人員將不得不採用統計方法來補償更大範圍的變異性。“我們需要將動物視為更像人類受試者,”他說,“而不是可控的試劑。”
本文經雜誌《自然》許可轉載。這篇文章首次發表於2014 年 4 月 2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