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最近的一項研究,科學家們可能已經開發出一種對抗瘧疾的新工具。
經過20多年的基因實驗,研究人員已經發現瞭如何培育出抗瘧疾蚊子,使其叮咬後無法感染人類。
“我們看到瘧疾寄生蟲的感染性版本完全消失了,”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微生物學和分子遺傳學教授、該報告的主要作者安東尼·詹姆斯說。他補充說,這有助於“顯著減少人類的疾病和死亡”。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在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的同事研究人員的幫助下,詹姆斯和他的同事們得以改變甘比亞瘧蚊的DNA,甘比亞瘧蚊是傳播最致命的瘧疾菌株——惡性瘧原蟲的主要傳播者。
透過將一種特殊設計的基因微量注射到蚊子的卵中,科學家們培育出了成年後無法傳播疾病的昆蟲。
更重要的是,詹姆斯團隊創造的基因是顯性基因。換句話說,將其引入野生蚊子種群將達到與將一群棕色眼睛的人放入藍色眼睛種群相同的效果:逐漸地,出生時帶有隱性藍色眼睛基因的孩子會越來越少。
詹姆斯說,這意味著在戰略地點釋放這種蚊子可以顯著減少瘧疾的傳播。
一種蓄勢待發的疾病
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顯示,2010年有超過65萬人死於瘧疾,其中大部分是非洲兒童。一些研究人員認為,由於氣候變化預計將增加許多地區的降雨量,這個數字可能會進一步攀升。更多的水坑和沼澤地將為蚊子提供更多的滋生地——轉化為更多的瘧疾病例(氣候導報,2011年11月21日)。
從未接觸過這種疾病的人也面臨最高的感染風險,因此專家表示,隨著蚊子追逐雨水進入新的地區,它們可能會將瘧疾傳播給無數新的受害者。
為了使詹姆斯的抗瘧疾研究成為現實,需要在實驗室中培育數百萬只蚊子,並在關鍵的時間間隔將其釋放到野外。
“我們必須弄清楚如何擴大這些規模,”詹姆斯解釋說,他表示照顧熱帶蚊子的過程可能非常勞動密集。“這不是人們會在自家車庫裡做的事情。”
除了瘧疾,他認為,這項研究最終可以進行調整,以預防其他蚊媒疾病,如西尼羅河病毒和登革熱。
“我非常樂觀地認為,在五年內,我們將擁有可以使用的工具,”他說,儘管倫理、社會和法律方面的問題可能會減緩進展。
經環境與能源出版有限責任公司許可,轉載自《氣候導報》。www.eenews.net,202-628-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