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硬碟邁向原子級

物理學家演示首個單原子磁儲存

現有的硬碟使用由約 100 萬個原子構成的磁體來儲存單個數據位。

將磁體切成兩半,它會變成兩個較小的磁體。再次切片製成四個。 但是,磁體越小,它們就越不穩定;它們的磁場往往會隨時翻轉極性。 然而,現在物理學家們已經成功地用單個原子製造出了穩定的磁體。

該團隊於 3 月 8 日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他們的工作成果,他們使用單原子磁體制造了一種原子硬碟。這款可重寫裝置由 2 個這樣的磁體組成,只能儲存 2 位資料,但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 (EPFL) 的物理學家、論文作者法比安·納特勒表示,擴充套件後的系統可以將硬碟儲存密度提高 1000 倍。

“這是一項里程碑式的成就,” 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物理學家桑德·奧特說。“最終,單原子磁穩定性得到了無可否認的證明。”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 impactful 故事。


在普通硬碟內部,有一個磁碟被分割成磁化區域——每個區域都像一個微小的條形磁體——其磁場可以向上或向下。每個方向代表 1 或 0——一個稱為“位”的資料單位。磁化區域越小,可以儲存的資料密度就越高。但是磁化區域必須穩定,這樣硬碟內部的“1”和“0”才不會意外切換

目前商用位由約 100 萬個原子組成。但在實驗中,物理學家們已經大大減少了儲存 1 位資料所需的原子數量——從 2012 年的 12 個原子減少到現在僅一個。納特勒和他的團隊使用了鈥原子,一種稀土金屬,它位於氧化鎂片上,溫度低於 5 開爾文。

納特勒說,鈥特別適合單原子儲存,因為它有許多未配對的電子,這些電子產生強大的磁場,並且它們位於靠近原子中心的軌道上,在那裡它們受到環境的遮蔽。這使得鈥具有既大又穩定的磁場。但是遮蔽也有一個缺點:它使得鈥非常難以相互作用。直到現在,許多物理學家都懷疑是否有可能可靠地確定原子的狀態。

資料位

為了將資料寫入單個鈥原子,該團隊使用了來自掃描隧道顯微鏡磁化尖端的電流脈衝,這可以將原子場的方向在 0 或 1 之間翻轉。在測試中,磁體被證明是穩定的,每個磁體都將其資料保留了幾個小時,團隊從未看到一個磁體意外翻轉。他們使用相同的顯微鏡來讀出位——不同的電流流量揭示了原子的磁狀態。

為了進一步證明尖端可以可靠地讀取位,該團隊(包括來自技術公司 IBM 的研究人員)設計了第二種間接讀取方法。他們使用相鄰的鐵原子作為磁感測器,對其進行調整,使其電子特性取決於 2 位系統中兩個鈥原子磁體的方向。奧特說,該方法還允許團隊同時讀取多個位,這使其比顯微鏡技術更實用且侵入性更小。

使用單個原子作為磁位將大大提高資料儲存密度,納特勒說,他的 EPFL 同事正在研究製造大型單原子磁體陣列的方法。但是,2 位系統離實際應用還很遠,並且遠遠落後於另一種單原子儲存,後者將資料編碼在原子的位置而不是磁化強度中,並且已經構建了一個 1 千位元組(8,192 位)可重寫資料儲存裝置。

然而,奧特說,磁性系統的一個優點是它可以與自旋電子學相容。這項新興技術不僅使用磁狀態來儲存資料,還使用磁狀態來代替電流在計算機中移動資訊,這將使系統更加節能。

在短期內,物理學家們對研究單原子磁體更感興趣。例如,納特勒計劃觀察三個微型磁體,這些磁體的方向使其磁場相互競爭——因此它們不斷翻轉。“現在你可以擺弄這些單原子磁體,像使用樂高積木一樣,從頭開始構建磁性結構,”他說。

本文經許可轉載,並於2017 年 3 月 8 日首次釋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