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小行星被岩漿海洋覆蓋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形成過程中,我們太陽系中的許多行星天體都發生了顯著的熔化,使得密度較大的物質在稱為分化的過程中沉入中心。但是,當涉及到另一類早期的太陽系天體——小行星時,這種過程的普遍程度仍然不清楚。《自然》雜誌最新一期發表的新發現表明,對於我們太陽系中至少兩個主要的小行星來說,熔化是劇烈的。

透過測量一系列隕石中不同同位素的型別和含量,英國米爾頓凱恩斯開放大學的理查德·C·格林伍德(Richard C. Greenwood)和他的同事重建了它們的歷史。研究的樣本形成於它們的母小行星——直徑 530 公里的灶神星和第二顆未命名的小行星——四十多億年前。研究人員確定,來自灶神星的所有隕石都表現出相同的氧同位素比率,來自第二個來源的隕石也是如此。這一發現表明,這兩顆小行星都經歷了廣泛的熔化,每個天體超過 50% 的部分變成了液體。

研究人員報告說,在岩漿海洋中,小行星中的其他元素會根據質量分離出來。他們說,如果正在發育的原行星在小行星冷卻後撞擊了它,那麼這種小行星由此產生的層狀成分可能會導致元素在行星間分佈不均。在這種情況下,地殼中豐富的元素會被轉移到一個行星上,而其核心中的元素最終會出現在另一個行星上。根據該報告,地球上高鎂矽比是可以在這些情況下解釋的一種異常特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