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謊的騙子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南加州大學的科學家說,病態撒謊可能源於大腦物質的不尋常失衡。博士生楊雅玲與資深研究人員合作,掃描了 12 名自述為病態撒謊者以及其他沒有欺騙史的志願者的腦部。楊驚訝地發現,撒謊者大腦中控制決策和判斷的前額葉區域的白質多出 22%。所謂的白質構成了神經元之間的連線,神經元有時統稱為灰質。

病態撒謊可能非常複雜。這樣做的人必須呈現看起來正確但又包含謊言的資訊。楊說:“對他們來說,撒謊可能更容易”,因為過多的白質在原本矛盾的、分隔的資料之間建立了大量的連線。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確定編造者是天生就擁有更多的白質,還是由於他們頻繁的虛構而發展出來的。

其他對即時撒謊者進行功能性 MRI 掃描的科學家也指出,前額葉過度啟用,並表示活動模式可以作為可靠的欺騙檢測器。如果是這樣,掃描器有一天可能會從實驗室走向法庭。

SA Mind Vol 17 Issue 2這篇文章最初以“撒謊的騙子”為標題發表在SA Mind 第 17 卷第 2 期 (),第 8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0406-8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