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你的信仰:分析性思維會削弱信仰

一系列新的實驗表明,分析性思維可以覆蓋直覺假設,包括那些構成宗教信仰基礎的假設

《科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直覺型思維的人更傾向於宗教信仰,但即使讓他們以微妙的方式進行分析性思考,也會降低他們信仰的強度。

這項由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家威爾·熱爾維斯和阿拉·諾倫扎揚進行的研究,並沒有在宗教和無神論之間的辯論中偏袒任何一方,而是旨在闡明信仰和不信仰的起源之一。“要理解人類中的宗教,”熱爾維斯說,“你需要考慮到有數百萬的信徒和非信徒。”

他們的一項研究將宗教信仰的測量結果與人們在流行的分析性思維測試中的得分進行了關聯。該測試提出了三個看似簡單的數學問題。其中一個問題是:“如果五臺機器用五分鐘製造五個小部件,那麼100臺機器製造100個小部件需要多長時間?”第一個想到的答案——100分鐘——結果是錯誤的。花時間推理出正確答案(五分鐘)的人,從定義上來說更具分析性——而這些分析型的人在研究人員的宗教信仰測試中往往得分較低。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但是,研究人員超越了這種有趣的聯絡,進行了四個實驗,表明分析性思維實際上會導致不信仰。在一個實驗中,他們將參與者隨機分配到分析條件組或對照條件組。然後,他們向他們展示了羅丹的《思想者》的照片,或者在對照條件組中,展示了古希臘雕塑《擲鐵餅者》,它描繪了一位準備擲鐵餅的運動員。(之所以使用《思想者》,是因為它是深刻反思的標誌性影像,在對不同參與者進行的單獨測試中,看到這座雕像改善了受試者推理邏輯三段論的能力。)在看到影像後,參與者進行了一項測試,在0到100的範圍內衡量他們對上帝的信仰。他們在測試中的得分差異很大,對照組的標準差約為35。但真正能說明問題的是平均值的差異:在對照組中,對上帝的信仰的平均得分為61.55,略高於量表的中間點。另一方面,對於剛剛看過《思想者》的那組人,得到的平均值僅為41.42。如此大的差距足以表明,一個溫和的信徒正在表現得像一個溫和的非信徒——這一切都源於視覺上提醒了人類的思考能力。

另一個實驗使用了不同的方法來顯示類似的效果。它利用了心理學家先前發現的傾向,即當人們面對難以閱讀的字型時,會忽略他們的直覺。熱爾維斯和諾倫扎揚透過給兩組人進行超自然代理(如上帝和天使)信仰的測試來做到這一點,僅改變了列印測試的字型。使用不清晰的字型(一種打字機式斜體字型)進行信仰測試的人,比那些使用更常見、易於閱讀的字型進行測試的人表達的信仰更少。“這是一個如此微妙的操作,”諾倫扎揚說。“然而,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可能會導致人們認為在其宗教信仰體系中重要的變化。”在3到21的信仰量表上,分析組的參與者得分平均比對照組低了近兩分。

分析性思維會削弱信仰,正如認知心理學家所表明的那樣,它可以覆蓋直覺。而我們從過去的研究中得知,宗教信仰——例如物體和事件不僅僅是存在,而是具有目的——根植於直覺。“分析性處理會抑制這些直覺,這反過來會抑制宗教信仰,”諾倫扎揚解釋說。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約書亞·格林去年與同事阿米泰·謝納夫和戴維·蘭德發表了一篇關於同一主題的論文,他稱讚這項工作的方法嚴謹。“他們的任何一個實驗都可以重新解釋,但是當你擁有[多個]不同型別的證據指向同一個方向時,這是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

這項研究也獲得了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進化生物學家弗朗西斯科·阿亞拉的高度評價,他是美國科學促進會唯一一位曾被任命為天主教神父的前主席,他仍然堅持認為科學和宗教是相容的。阿亞拉稱這項研究非常巧妙,他感到驚訝的是,這種影響甚至還不夠強烈。“你可以預期,那些挑戰他們文化普遍假設的人——在這種情況下,是他們文化的宗教信仰——顯然是那些更具分析性的人,”他說。

研究人員表示,理性和直覺都有其存在的理由。“我們的直覺非常有用,”熱爾維斯說,“分析性思維並不是真理的神諭。”

格林也表示同意,同時也提出了研究結果中隱含的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顯然,有數百萬非常聰明且通常理智的人相信上帝,”他說。“顯然,這項研究並不能證明上帝不存在。但它對信徒提出了挑戰:如果上帝存在,並且相信上帝是完全理性的,那麼為什麼增加理性思維會傾向於減少對上帝的信仰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