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聽過這樣一句話:“人生苦短,及時行樂,和狗狗玩耍吧。” “好嘞!” 你心想,“我這就去!” 畢竟,狗狗們可以一起玩到精疲力盡。它們也會和人玩耍,但這並非理所當然。你有沒有試過和狗狗玩,但就是玩不起來? “這狗玩得不對勁,” 你可能會想。“真掃興。”
先別急著責怪狗狗。研究表明,可能是你沒有“玩對”。
2001年,動物福利和行為研究員尼古拉·魯尼(Nicola Rooney),當時在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和她的同事們想知道狗狗是否會對人類的遊戲訊號做出反應。在研究中,志願者們在家中舒適的環境中與他們的狗狗玩耍了五分鐘,整個過程被錄影。主人被要求“像往常一樣”與他們的狗狗互動,但關鍵是:他們不可以使用物體或玩具。
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訂閱我們的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以示支援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會後,研究人員觀看了影片,並記錄了主人用來發起或維持遊戲的行為。他們確定了35種常見的遊戲訊號,包括拍打地板、拍手、推搡、擊打或輕拍狗狗,當然還有遊戲鞠躬。人們還會對著狗狗吹氣、對它們吠叫、抓住它們的爪子。還有誰會忘記我最喜歡的行為“手蜘蛛”呢?在這種行為中,“人移動他們的手或手指,模擬昆蟲或其他生物的 movement”。
狗主人的遊戲訊號是否能引發遊戲?更具體地說,常用的訊號是否比不常用的訊號更能引發遊戲?
在35種最常見的遊戲訊號中,魯尼和她的同事們發現,訊號的受歡迎程度“與其在發起或維持遊戲方面的成功率無關”。例如,拍打地板是最常用的,但只有38%的情況下會引發遊戲。其他不太成功但常用的邀請包括抓狗狗的頸背和拍手。人們做的一些事情,包括抱起或親吻狗狗,在任何一次互動中都未能引發遊戲。
一切並非都完了!一些行為非常成功。研究人員發現,追逐和跑開以及向前猛撲與遊戲100%相關。發出“起立”訊號(拍拍胸脯,引誘狗狗跳起來)、抓住或握住狗狗的爪子以及遊戲鞠躬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這項研究的結論有些令人沮喪:“我們認為人類經常使用無效的[遊戲]訊號。” 人們不應該責怪狗狗玩得不對,而應該評估自己行為的效果,承認某些訊號比其他訊號更能引發遊戲。
亞歷山德拉·普羅託波波娃(Alexandra Protopopova),現在在德克薩斯理工大學人類-動物互動實驗室工作,以及她在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犬類科學合作實驗室的同事們強調了人類笨拙的遊戲訊號帶來的一個可悲後果:它可能會破壞從收容所領養狗狗的機會。該團隊發現,當潛在的領養者帶收容所的狗狗出來進行一對一見面會時,只有兩個行為變數可以預測這隻狗是否會被領養:靠近這個人躺著以及對這個人的遊戲邀請做出反應。靠近這個人躺著的狗狗被領養的可能性大約高出14倍,而忽略這個人發起的遊戲的狗狗不太可能被領養。
綜合來看,這兩項研究為收容所的狗狗描繪了一個潛在的可怕畫面:人們並不總是使用能夠引發遊戲的訊號,但人們不太可能領養對他們的訊號沒有反應的狗狗。沒有人是贏家。
普羅託波波娃和她的同事們隨後的一項研究發現,當明確告知潛在的領養者要用狗狗喜歡的玩具玩耍時,不僅社交遊戲增加了,領養率也隨之提高了。
當我想象收容所裡的狗狗們去參加一對一“面試”時,我希望潛在的領養者能對它們寬容一些,如果它們不理解玩耍的表示,也不要責怪它們。可能影響狗狗是否會與剛遇到的陌生人玩耍的因素數不勝數。最重要的是,收容所環境通常是一個奇怪而混亂的地方,並不完全適合玩耍。
第一次見到狗狗時,慢慢來,並控制好你的期望。對於收容所的狗狗來說,就像快速約會一樣,很多都取決於第一印象。反思你的遊戲行為,就像你思考它們的行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