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長新冠症狀似乎不如早期擔心的那樣常見

儘管長新冠的風險並非微不足道,但遠低於之前的預期

Rear View Of Boy Looking Through Window At Home

長新冠——最初的冠狀病毒感染後可能長期存在的一系列症狀——一直是整個疫情期間父母們恐懼的來源。但兒童受影響的頻率究竟有多高? 相互矛盾且不斷變化的資訊會讓父母既感到恐懼又非常困惑。 現在,一種共識正在形成,即兒童長新冠是真實存在的風險,但遠小於一些早期研究表明的風險。

早期的擔憂是有道理的。疫情開始時的研究報告了令人震驚的數字:一項回顧表明,長新冠可能會影響多達 66% 的兒童。 但一些專家表示,早期報告包含若干偏差。 “我從未完全相信最初的研究,”卡爾加里大學(位於艾伯塔省)兒科教授斯蒂芬·弗裡德曼說。 “這些研究的方法論侷限性非常大,與我們在臨床上看到的情況不符。”

一個主要的挑戰是長新冠的定義不明確。 目前,世界衛生組織 (WHO) 將其描述為感染 SARS-CoV-2(導致新冠病毒的病毒)後持續或波動的症狀,持續時間 至少兩個月。 相比之下,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將長新冠定義為僅在感染後 四周 後開始出現的症狀。 更復雜的是,長新冠是一個統稱,包括幾種常見症狀——從疲勞到抑鬱再到頭痛——許多人經常經歷這些症狀,無論他們是否曾感染過新冠病毒。 為了解釋這種混淆因素,最近的研究納入了對照組。 這使得專家能夠比較感染過新冠病毒的兒童和從未被診斷出感染的兒童,並評估感染 SARS-CoV-2 的兒童所經歷的症狀是否超出未感染者所經歷的症狀。 簡而言之,新冠病毒感染者實際上比新冠病毒躲避者承受更多揮之不去的症狀嗎?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推出關於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報道。


最早納入對照組的研究之一是 2021 年 8 月發表在《柳葉刀兒童與青少年健康》雜誌上的一項大型英國研究。 該團隊研究了 1,734 名在任何時候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的兒童,以及 2020 年 9 月至 2021 年 2 月期間檢測呈陰性的相同數量的兒童。 研究發現,檢測呈陽性的孩子 通常在六天後感覺好轉。 此外,98.2% 的有症狀兒童在八週內康復——令人放心的是,兒童新冠病毒引起的長期症狀的發生率很低。

當研究團隊比較在四周時感覺不適的兒童(選擇四周是因為數字仍然足夠高,可以進行穩健的統計比較)時,他們發現新冠病毒檢測呈陰性的兒童實際上感覺更糟,並且報告的症狀比檢測呈陽性的兒童更多。 作者推測,陰性佇列中的兒童患有其他呼吸道病毒,但沒有對這些病毒進行檢測。 但長期症狀也可能是由疫情的社會影響造成的。 “疫情對所有兒童都產生了影響——無論是否感染,”倫敦國王學院臨床內分泌學教授艾瑪·鄧肯說,她參與了這項研究。

在另一項發表在 6 月份《柳葉刀兒童與青少年健康》雜誌上的研究中,丹麥的研究人員向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7 月期間 SARS-CoV-2 檢測呈陽性或陰性的 0 至 14 歲兒童的父母傳送了一份全國性調查。 檢測呈陽性的兒童始終比檢測呈陰性的兒童更有可能報告 至少一種長新冠症狀,兩個月後也是如此——但差異不大。 哥本哈根大學高階研究員兼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塞琳娜·基肯博格·伯格驚訝地發現,對照組中有這麼多兒童即使沒有感染新冠病毒也遭受痛苦。

一種可能性是,未感染的兒童在情感上掙扎——這可能會像身體疾病一樣爆發出來。 身體和心理健康通常是相互交織的:例如,抑鬱症可以表現為疲勞,而兩者都是長新冠的常見症狀。 該團隊還評估了年齡較大的兒童的心理和社交症狀,結果發現,對照組的兒童比新冠病毒組的兒童更感到害怕、更難入睡和更焦慮。 伯格懷疑,對照組的兒童仍然過著受限制的生活,這導致了情緒動盪。

“那時,一些論文開始報道疫情症狀——兒童患上‘新常態’:封鎖和社交隔離的新日常生活以及一個害怕疾病的世界,”伯格說。 2 月份發表在《柳葉刀兒童與青少年健康》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提供了關於疫情對兒童心理健康造成的損害的重要資訊,無論他們個人是否感染了 SARS-CoV-2。 令人震驚的是,40% 的受訪兒童——包括三個月前感染過新冠病毒的兒童和未感染過的兒童——報告感到擔憂、悲傷或不快樂。

總而言之,許多最近的研究發現,兒童患上長新冠的可能性很低,其他因素——包括不同的呼吸道病毒和疫情本身——可能是許多類似長新冠症狀的罪魁禍首。 儘管許多研究人員指出,可能存在假陰性(即檢測呈陰性的兒童可能仍然感染了),但他們不認為這些數字會高到足以歪曲他們的結果。 此外,所有這些研究都發生在歐洲,那裡的檢測很普遍。 例如,在丹麥,伯格的團隊在那裡進行了全國性調查,鼓勵兒童每週在學校進行兩次檢測。

然而,這個可喜的訊息並不能否定這樣一個事實,即在少數兒童中,使人衰弱的新冠病毒症狀可能會持續數月,這可能是因為 感染的揮之不去的影響 以及身體對其的免疫反應。 即使只有一小部分兒童患上長新冠,感染 SARS-CoV-2 的兒童人數之多也意味著大量兒童正在遭受痛苦。 華盛頓特區國家兒童醫院新冠後項目主任亞歷山德拉·揚茨已經接診了近 90 名患者,並且預約已排到 11 月。 “每位患者都是一個受到影響的生命,”她說。 如果你的兒子或女兒就是這樣一位患者,那麼這個數字當然不容小覷。 莫妮卡·瓦爾瑪是一位母親,她的九歲兒子在 2021 年 12 月下旬檢測呈陽性,她告訴《大眾科學》,今年大部分時間裡,他都患有嚴重咳嗽、每天多次頭痛和極度疲勞——使他無法跟上學業,更不用說繼續踢足球了。 他只是剛剛開始感覺好轉。

為了幫助像瓦爾瑪兒子這樣的患者,科學家們正在競相更好地瞭解新冠病毒感染的長期風險。 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最近在 CDC 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週報》上發表了一項大型研究,發現感染新冠病毒後,兒童患急性肺栓塞(肺部血栓)、心肌炎(心肌炎症)和心肌病(一種可能導致心肌擴大或僵硬的心肌疾病)的可能性是未感染兒童的兩倍。 靜脈血栓、腎功能衰竭和 1 型糖尿病在新冠病毒感染者中也更為常見。

但這些風險是否符合長新冠的定義尚有爭議。 弗裡德曼指出,尚不清楚在感染新冠病毒的兒童中看到的併發症是與急性感染還是長新冠有關——部分原因是該研究基於醫療索賠資料庫,其中的程式碼甚至日期都可能具有誤導性。 此外,該研究使用了 CDC 對長新冠的定義——感染後四周出現的併發症——而世界衛生組織和上述大多數研究都著眼於感染後兩個月或更長時間出現的症狀。 弗裡德曼指出,較短的時間線可能會極大地影響 CDC 的研究,因為許多症狀確實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退。 例如,心肌炎發生在某人急性發病時,但在幾個月內會消退。 最後,研究人員沒有量化長新冠的總體發病率,但他們的論文指出,許多症狀“罕見或不常見”——這與其他最近的研究結果一致。

弗裡德曼說,“新冠病毒感染可能會對一些兒童產生一些長期影響”,但“我認為對於絕大多數兒童來說,這沒什麼好擔心的。” 他和他的同事最近進行的一項研究證實了這一點。 這項發表在 7 月份《JAMA Network Open》上的研究發現,住院時間較長(兩天或更長時間)的兒童在 90 天后患長新冠的比率可能 高達 9.8%。 專家發現,住院時間長、年齡在 14 歲或以上以及出現七種或更多症狀都與最初感染後三個月內患長新冠的風險增加有關。 但對於從急診室出院的兒童,這一比率為 4.6%。 也就是說,當研究小組從新冠病毒陽性兒童的長新冠症狀發生率中減去新冠病毒陰性對照組的長新冠症狀發生率時,他們發現住院兒童和出院兒童的最終比率分別為 5.2% 和 1.6%。

出於這些原因,弗裡德曼認為,疫苗接種可能透過降低住院風險來幫助預防兒童長新冠。 揚茨也同意疫苗接種至關重要。 “每次感染新冠病毒都是一場賭博,”她說。 “因此,任何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護您免受感染的方法,包括疫苗接種,都是不言而喻的。 至少稍微提高一下您獲勝的機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