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的肇事者滅絕了恐龍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圖片:NASA/DON DAVIS

很少有研究人員否認,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第三紀(K-T)邊界,一塊巨大的太空岩石撞擊了地球。這場巨大的撞擊是否導致了恐龍的滅絕——當時地球上三分之二的物種消失——仍然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今天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份報告說,是的:大規模死亡是由小行星或孤立的彗星迅速造成的。

儘管在流行媒體中,單次撞擊是導致 K-T 大滅絕最常被引用的原因,但一些科學家仍然認為,當今印度德干地盾的強烈火山活動才是真正的兇手。無論是哪種事件,都會將大量的灰塵和氣體噴射到大氣中,基本上扼殺了生命,但它們對氣候的影響持續的時間會有所不同。撞擊的影響會迅速減弱;德干火山噴發產生的灰塵和氣體會在噴發發生的50萬年或更長時間內抑制生物生產力。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根據這項新研究中概述的沉積速率,海洋生物在最初的滅絕後僅1萬年內就恢復了。“德干火山活動可能使環境受到壓力,但撞擊器給了最後一擊,”加州理工學院的地球化學家、研究論文的主要作者蘇喬伊·穆霍帕迪耶說。

該結論指向一個外星殺手,但它是什麼型別的呢?穆霍帕迪耶說,他和他的同事最初的目標是確定撞擊器是否如一些研究人員所暗示的那樣是彗星雨的成員。如果這是真的,那麼在撞擊前後,大量的宇宙塵埃和相關的氦-3(氦的一種稀有同位素)就會轟擊地球。相反,研究人員在跨越 K-T 邊界的岩石中發現了幾乎穩定的氦-3 丰度,這表明撞擊器一定是單獨工作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