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位置、生活方式決定全球變暖汙染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居住地點和生活方式對家庭氣候變化的影響最大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請注意,城市居民:你們擁擠的公寓和擁擠的地鐵車廂是有安慰的。你們的碳足跡可能只有郊區居民的四分之一,郊區居民有綠色草坪、獨立的兒童房以及開車去買菜和咖啡的習慣。

但不要過於自鳴得意,因為根據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最新研究,最大的城市往往也有碳排放強度最高的郊區,這實際上抵消了許多大都市地區實現的氣候效益。

該大學的能源教授丹尼爾·卡門說:“美國許多城市在其市中心已成為氣候保護的領導者,但還需要做更多工作來整合郊區的影響。”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郊區約佔美國家庭碳足跡的 50%。考慮到郊區約佔美國人口的一半,這很有道理。

最低 30 噸碳
對於居住在每平方英里人口密度為 50,000 人或以上的城市地區(曼哈頓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每平方英里約有 69,000 居民),家庭碳足跡最低為每年每戶約 30 噸的碳排放量,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 35%。但研究人員發現,當一個城市的大都市地區的郊區被加入其中時,城市在碳足跡方面並沒有比全國平均水平有優勢。

這項研究於上個月發表在《環境科學與技術》雜誌上。

家庭碳足跡是對美國家庭因交通運輸、家庭能源使用以及食物、水和其他商品的消耗而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估計。典型的美國家庭向空氣中排放 48 噸碳排放物,無論是透過直接排放(例如駕駛汽車)還是間接排放(例如廢水處理或種植作物)。

全球圖景
在全球範圍內,情況看起來更加黯淡。

美國家庭約佔全球年排放量的 20%,但僅佔全球總人口的 4%。在美國最大的 25 個城市中,城市居民的碳足跡可能比美國平均家庭小 50%,而居住在距離大都市郊區較遠(最遠 45 英里)的居民的碳足跡可能比居住在城市中心的居民高出四倍,比美國平均水平高出兩倍。

位於芝加哥的專注於可持續發展的非營利組織“鄰里技術中心”的創始人兼總裁斯科特·伯恩斯坦說:“政策和規劃工具往往側重於上下班的出行。” 但伯恩斯坦說,上下班通勤只佔郊區汽車出行次數的五分之一。其他四次是為了諸如購買食物、拜訪朋友和看醫生之類的事情。

根據伯恩斯坦的說法,更大的影響是:在郊區住宅附近建造商店和辦公室等日常設施。

與城市居民相比,郊區居民往往開車更多,因此與交通相關的排放可能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驅動因素。但卡門說,這並非全貌。至少在一些郊區,更高的收入和更大的家庭規模會導致更多的消費。而更多的消費意味著更大的碳足跡。

研究人員寫道,擁有更大的房屋、更多的車輛排放和更高收入的郊區可能是能源效率技術(包括太陽能發電系統)和電動汽車相結合的理想候選地。

本文最初發表於《每日氣候》,這是由非營利媒體公司環境健康科學出版的氣候變化新聞來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