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重要故事。
生物學家早就知道,在某些卵生爬行動物中——例如鱷魚——胚胎的性別取決於它們發育時的溫度。沒有人懷疑這種現象會發生在胎生爬行動物身上,因為雌性動物保持著相當穩定的體溫。然而,今天在《自然》雜誌上報道的研究結果表明,事實上,雌性蜥蜴可以透過體溫調節來決定後代的性別——這種機制有助於生物在野外平衡性別比例。
悉尼大學的凱莉·A·羅伯特和邁克爾·B·湯普森研究了澳大利亞石龍子Eulamprus tympanum的一個圈養雌性種群,這種石龍子通常棲息在澳大利亞東南部的海拔較高地區。他們發現在實驗室中,雌性動物都保持32攝氏度的體溫,並且只產生雄性後代。另一方面,對野外石龍子的觀察表明性別比例相等。
母親選擇體溫來平衡種群性別比例的機制仍然是個謎。但這些石龍子受溫度依賴性性別決定影響的事實可能解釋了為什麼該物種只佔據高山地區:溫暖的地區可能導致只產生雄性,這對種群來說將是死刑判決。事實上,該團隊的研究結果可能預示著全球變暖對這些動物的影響。“對於高山物種來說,不可能退縮到更涼爽的氣候,因此環境溫度的升高將導致雄性後代的產量增加,”作者指出。“模型預測到2100年氣溫將上升[4攝氏度],這可能會嚴重改變性別比例,並導致E. tympanum等物種滅絕。”